|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在北京买菜的六种打开方式
蔬菜生鲜流通渠道成为资本新宠,但蔬菜生鲜这件事,不仅仅是市场主导,更是政府的民生工程。身在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菜店、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蔬菜(肉)车载车售和生鲜电商,这六种渠道保障了生鲜日常供应,也是北京市正在打造的 “蔬菜供应网”。 在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商业专项资金中明确提到,为打造更安全、快捷、便利的农产品服务保障体系,将对新建和升级农产品流通渠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农批市场
性价比高,路途远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中小型生鲜门店的重要进货渠道,也是首都市民购买蔬菜、肉类、海鲜等品种最丰富、价格最优惠的地方,此前,北京市农产品市场总体呈现为“一大十二中一百小”的格局:“一大”即新发地;“十二中”即中央、岳各庄、锦绣大地、大洋路等批发市场;“一百小”即遍布在各城区的社区市场。但是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一部分不符合发展规划的批发市场或者关停,或者升级转型。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为百姓承担着首都70%的蔬菜供应,80%的水果供应和90%以上的进口水果供应,住在北京东南方向的市民也可享受到批发市场的利好,计划在2019年建成现代化农产品物流聚散选配平台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位于五环外东南方向黑庄户乡,按照25公里物流黄金服务半径要求,重点服务中心城区东部、北京城市副中心、亦庄新城等区域。
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项目,投资情况需经第三方评审机构审定,支持资金不超过实际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社区菜店
家门口的菜篮子
每个社区都会在角落里隐藏着几家小小的菜店,这些菜店是让周边居民安心的菜篮子,目前北京的社区菜店还没有规模性连锁品牌出现,新发地比较早尝试在各个小区开设直营菜店,并且根据小区居住人口的不同,相应调整店内的蔬菜、水果比例。
社区菜店是居民生活的刚需,尤其是老旧小区,“买菜难、买菜贵、买菜不新鲜”,北京市商务委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早就开始推进山西天镇、河北廊坊等地区和延庆、平谷等区县的蔬菜生产组织在城区开设蔬菜直营店,同时也鼓励以公司化经营方式,由蔬菜流通企业开设连锁经营网点。因此,消费者在社区菜店买到的蔬菜水果基本上都是直营直供、公司化经营,并且得到安全保障的。北京市商务委流通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前5个月,已经新建社区菜店96个,规范提升社区菜店36个。
资金支持:达到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建设规范相关要求的,直营店新增项目每店10万元;规范提升项目每店5万元。单店支持金额上浮20%。加盟店在上述支持金额基础上减半,单店支持金额上浮20%。
社区菜市场
加量不加价
如果只考虑一个家庭一两天的食材购买的话,社区菜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社区菜市场位置随意,摊贩杂乱、缺乏统一管理等往往会造成周边的卫生和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社区菜市场虽然是刚需,但并非每个社区都有完善的相关配套。
有调查显示,按照单个规范化菜市场每日客流量大致在3000-8000人计算,每千人至少需要菜市场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远高于现行的指标。而2006年本市发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显示,菜市场规划指标仅为20平方米/千人。但是这个情况正在慢慢改善,在2012年,北京法制办就《北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送审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其中就明确规定,新建居民区按照住宅建筑面积2%的比例规划建设菜市场,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建筑面积每千人不低于1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的标准补建菜市场。
资金支持:只要符合《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DB11/T 309—2005),新建和规范提升社区菜市场项目,投资情况需经第三方评审机构审定,支持资金不超过单个项目实际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