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5|回复: 1

动画的“回味”,是一种情怀

发表于 2016-7-23 13:13: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动画的“回味”,是一种情怀

  朱玥龙
  最近国产动画影视剧貌似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不仅让人想起那些年我们看过的国产动画。每一部都是我们“90后的”童年记忆。
  相比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我国的动画起步较晚。上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部动画才诞生,名叫《大闹画室》。讲的是画室里一个纸人和主人制服纸人的故事,这部片子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开始。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只可惜据说因为战乱该片已遗失,所以后人只能了解大概的故事梗概,并不能一睹这部开山之作的风貌。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将中国动画推向了全盛时期。
  《大闹天宫》由张光宇作美术设计,该片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让家喻户晓的孙悟空跃然屏幕。 当时没有现代高科技,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的这部鸿篇巨制,获得了一系列奖项。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看过不下20遍吧,如今再看,还是喜欢猴哥啊。继《大闹天宫》之后,国产动画脑洞大开,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与《牧笛》代表了独树一帜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源自齐白石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造型则出自李可染的作品。
  “文革”结束后,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木偶动画作品《阿凡提的故事》也在那时出炉。《哪吒闹海》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导演王树忱在创作之初,将其风格概括为“奇绝壮美”,影片在1983年获得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影片创作者采用大线条、块面积粗犷笔致的漫画式手法,设计人物造型、背景、动作,使影片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鲜明,充满着趣味性和幽默感。
  从1979年至1989年,国产动画片形成了一个长达十年的高产热映期。这十年间,涌现出《三个和尚》(1981)、《九色鹿》(1981)、《鹿铃》(1982)、《天书奇谭》(1983)、《鹬蚌相争》(1983)、《金猴降妖》(1984)、《山水情》(1988)等经典作品。还有1999年的《宝莲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那时的作品,难免觉得有点粗糙,但是完全不妨碍其成为经典之作。
  看过《秦时明月》的小伙伴都说还不错。除了剧情拖沓以外,从艺术美学方面和教育影响方面看,《秦时明月》堪称中国动漫的扛鼎之作。有历史印记,有文学,还有侠义精神的弘扬。和单纯为了给小朋友看的喜羊羊而拍的商业动画片比,《清时明月》蕴含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于《魁拔》这部动画片,我只想借用豆瓣一网友的评论:《魁拔》优点不多,但是避免了很多缺点。就比如配音这个问题。相比之前的配音尴尬,《魁拔》的配音正常多了。在原创里面,算是诚意之作了。

  去年大热的《大圣归来》,虽然口碑不佳,但是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故事还是那个老掉牙的故事,所以剧情上没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亮点是对经典的重写和用心的制作。
  每一代人都专属于每一代人的记忆。就像最近几大卫视热播的新版《葫芦娃》,我们这些“90后”还是喜欢坐在自家客厅里看几集,有一种情怀弥漫胸臆。怀念的也不是童年的《葫芦娃》,而是童年的美好。
  我们要感谢那么多影视作品给我们保留了那些记忆。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11:48:5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