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作为一名工人,王强的工作经历正是这句诗文的写照。
1993年技校毕业的王强进入浦镇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冷作技术工人。王强说:“记得我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里面黑乎乎的,就听到大锤子叮叮当当,吓得不敢走进去。”第一天工作结束,当母亲来单位送饭时,看着一排身穿工作服、脸上黑乎乎的年轻工人,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面对艰苦的作业条件和繁重的工作,王强表现出争强好学的一面,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很快便熟练掌握了放样、下料等冷作技术。有段时间,他每天都搬很沉的配件,累得下班后吃饭拿着筷子的手都在发抖。闲暇时,王强就练习焊接二技能,在焊花弧光中练就了一双缝补钢铁的巧手。每次滚烫的铁水滴到手套上,他都不敢乱动,忍痛坚持焊接,因为他清楚,“手一抖,焊缝就会产生缺陷”。功夫不负有心人,伤痛伴随着进步,吃苦耐劳的品质支持着王强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王强坚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近年来已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发表论文5篇,培养技师17名,高级技师11名。2012年,王强接到了200公里CRH6动车车头的试制任务,由于司机室结构复杂,安全性、精准度要求极高,他便加班加点赶工期。他认真把关800多种零部件,并将一块块板材拼装成一个个切面,再经过插槽、组装等程序,让车头的骨架成型。遇到技术瓶颈时,他便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调整方案。半年后,首辆司机室如期交付。
一花独放不是春,面对工友,王强毫无保留,指导他们提升技能,倾囊相授。在一次技能大赛前,高强度枯燥的集训让工友们精神极度疲乏,王强以自己的成长之路给他们打气,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他们释疑解惑。正是通过这种精神的影响和工作团队的集体努力,2009年在中国南车技能大赛中浦镇公司包揽了冷作工项目的前三名。
二十几年过去了,王强多次在公司组织的冷作工大赛中取得第一名,两次代表公司参加中国南车集团冷作技能大赛均取得第三名。他被授予南京市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江苏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南车技能大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2013年,他还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南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