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5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淄博市淄川区淄砚协会会长许立荣正在雕刻淄砚(图一)。日前,淄砚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淄砚源于汉,盛于唐宋。早在宋代,淄砚就与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临谭的洮河砚同为四大名砚。淄川区罗村镇东北的洞子沟是淄砚石采石故地。砚石为青墨色,石质软硬相兼,所制砚台既利于发墨,又不易损耗。淄砚做工细,玲珑剔透,精美别致,集观赏、使用于一身。古人赞称:“浮石有铜,走为地真,如金之声,如玉之润,研磨如锉,发墨如油,用手抚之,如婴之背。”宋朝大史学家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宋神宗赐予他淄砚作为褒奖,因而有“淄砚逾于琼瑶,一砚价比连城”的咏叹之谈。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寻得淄砚,即作砚铭“惟淄石之佳者颇似端溪。”清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用淄砚写就了名扬世界的《聊斋志异》。书法大师启功曾“喜而为之铭”:“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笫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屐。”
现在的淄砚品种多,做工细,玲珑剔透,精美别致,集使用、观赏于一身。砚工利用料石原状,顺其自然,确定砚体,经琢磨构思,再在砚体、砚盖上精工细雕花草鱼虫、走兽、人物等图案品种百余个。淄砚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并远销美、英、法、德、加、澳、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图二、7月25日,许立荣(左一)向市民介绍淄砚。
闫盛霆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