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为人耿直,意志坚定;他,心怀感恩,乐善好施。他就是z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退伍军人、采煤二队职工燕守成,1962年5月出生的他,从小就立志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1980年,18岁的他如愿报名参军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军区某炮兵部队,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11月复员回到沛县老家加入建设家乡的大队伍中。
在兰州服役的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怕严寒,不畏酷暑,天天坚持训练,4年的军旅生活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刻苦磨练意志,艰苦锻炼技能,就是自身对社会的一种奉献。正是这种顿然的觉悟,鼓励他在部队的4年里,连续三年蝉联“先进青年标兵”的光荣称号。
1991年元月份,年仅29岁的燕守成来到徐庄煤矿从事采掘一线作业,从此,他便把煤矿事业和自己的一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带着出身部队严于律己,坚韧不拔的品格,推动着他在这片热土上一展身手,建功立业。
穿上军装,是为了报效祖国,脱下军装,是为了服从部队发展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矿上,身份虽然发生了转变,但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本质没有变,在他身上既折射出军人的本色,又体现出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脱离了部队,但他仍然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然选择要干煤矿,就要有军人和煤矿工人共有的品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由于煤矿是个特殊的行业,同时也是个高危行业,井下五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与职工的生命安全,当年的矿井安全措施的程度尚不完善,并且井下产煤工艺相对原始落后,机械采煤还未普及,燕守成所在的采煤单位实行的是炮采工艺,产出的煤是靠工人们一铲子一铲子攉出来的,工作量对职工体能要求极高。通常是工人们顶着刚刚放完炮,炮烟、煤尘没有散尽的情形下涌入环境湿热、空间狭窄的工作面进行连续数小时以上的体力劳动。往往一个班下来,工人们的工装被浑身的汗水浸透,脱下靴子,都能倒出汗来。
初入煤矿的燕守成更是累的回到家里,饭也顾不上吃,倒头就睡。即使工作强度如此艰巨,工作环境如此恶劣,同时遭受着安全隐患和过度体耗的双重压力。但是,这并没有让顽强的燕守成怯懦,日复一日,起早搭黑,使他精疲力竭,尽管如此,但他仍然没有放松自己,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作风,越是艰难,越要迎难而上,出满勤,上满班,时常加班加点工作,从不言累,任劳任怨,在逆境中成长。
每当单位里谁家遇到什么困难,燕守成总会第一个伸出援助的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说起老燕,人人都赞他是个老好人。经过时间的考证,工作勤奋,忠厚善良的燕守诚赢得了工友和领导的肯定,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矿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燕守成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在思想政治方面有很高的觉悟,平日里在家,他坚持每天看新闻,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及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他说:只有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现如今,临近退休的老燕依然活跃在采煤一线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余热,连续3年被工区评为先进个人。已经是3个孩子父亲的老燕,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个儿子也快要结婚,队里的工友们时常劝他:都已年过半百,拼了半辈子的采煤工。现在孩子们的事情都要操劳完了,也该调出采煤队,找个清闲点的活儿享享福了。老燕听了总是笑着不说话。干了一辈子的采煤工人了,其实他知道:他已经离不开采煤队伍,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自己的职守。将军人的军魂,早已注入了这片美丽的矿山。
看着老燕这样许多人很疑惑:采煤队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干的这样卖命,你图啥? 老燕说,自己是个粗人,粗人都有牛的秉性。他这种性格放在雪堆里会冒火,如果要他干每天溜来溜去的清闲活儿,他觉得这不是真正的生活。谁不想想舒服的喘气儿,谁都想每顿饭有免费的大肉白馍,可人一辈子,不只能是为了一碗饭啊!
在燕守成心里,部队和军旅生活是挥之不去的牵挂,每逢“八一建军节”,他都要拨通当年战友们的电话,和他们一起回忆那些青春岁月里整齐的操练,嘹亮的军歌,还有起床的号角,那些让他感觉到最充实最快乐的声音。
燕守成持着军人的优良品质,并在矿井发展建设中延伸着军人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辉煌的成绩,如一面深深扎根在煤海一线的旗帜,鲜艳无比!(姚 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