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大准铁路公司工务段综合维修工区工长吴玉明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任务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唯有在工作中用心琢磨、沉心钻研,才能成为岗位中的行家。大准铁路公司工务段维修工区工长吴玉明,02年担任工长以来,凭借自己的管理秘诀,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坚持搞技术创新,带领班组职工一次次战胜困难,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工厂老兵”。
勤奋工作苦钻研。吴玉明91年从部队复员,93年参加工作来到工务段。20多年来,他凭借着不懂多问、多看、多听、多学和眼勤、手勤、耳勤、脑勤的“四多四勤”工作法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从一名普通职工,一步步成长为钳工组组长、工区工长,直到高级工,多次获得大准铁路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革新技术创效益。在吴玉明看来规章不是死记硬背的理论,而是活学活用的本领。多年的机具维修经验,使他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由于工务段现在所使用的威克直捣器是国外进口的,每次维修时起拔飞轮都非常费时费力,而且所使用的拔轮器工具购买起来十分困难,在工作中给维修人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吴玉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带领大家经过精细的测量和实验后,自制了威克专用拔轮器,这一发明有效地减少了维修人员手动起拔飞轮的繁琐步骤和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研究成功后,维修工区立即将威克专用拔轮器推广到了生产一线中的各个工区,得到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日常工作中,在吴玉明的建议下,工区将每次作业时剩下的边角废料都收集了起来,等到有的机具手臂或是机身断裂、开口时,他们就会用这些废旧料进行“补接”,有的时候还会用废旧料焊接一些工具。仅修旧利废和科技创新两项活动一年就为工务段节省资金20多万元。2011年,维修工区在他的带领下荣获了“准能公司技术创新示范岗”。
落实标准抢在前。工作中,他始终把“标准化”放在第一位,并坚持从自身做起,做到了机具保养经常化,机具检查制度化,故障处理精细化,设备检修创优化。从事工长工作以后,他更是以身作则,每次重要维修工作都有他的身影,不管礼拜天,还是节假日,他始终跟职工工作生活在一起,从不搞特殊。
言传身教把技传。他是一个不藏私心的人,对于身边职工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的解答,从不“留一手”。工区里的徒弟,现在都成为了维修机具的骨干力量,都已经能够单独顶岗作业了。多年来经他培训过的学员一批又一批,每次都是手把手的传授技艺,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学员。记得有一次,在培训如何正确保养直捣器的时候,由于沿线的三类职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况。有几个学员,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吴玉明干脆将大家从教室带到车间里,亲自将直捣器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为大家讲解它们的名称、作用及保养方法。学员们拍手叫好,这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机器的原理。从那以后,每次上机具维修保养的课程时,他直接就把课堂设在了车间里。
“老兵”退伍不褪色。吴玉明虽然已经退伍了多年,但他一直保留着军人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兵”,他始终注意团结和关心身边的职工群众,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他的身影。无论哪个职工思想上有了疙瘩,他都会在说说笑笑中化解。无论谁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有什么求到他时,他从没有摆过架子。尽管有时候自己的“犟脾气”会导致在工作中偶尔和工友发生争执,但大伙从没把这些事当回事,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平日里热心的他,在担任工区工长以后,更是主动思考,跑步入位,在管理上他主动向老职工请教,自己将内页台账从无到有,一步步规范起来。在生产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设备保养,还是技术革新,他从来都是放下书本就是工具。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中,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世之举,但他用一言一行演绎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风采。
大准铁路公司工务段通讯员:何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