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8 06:46:18
|
查看全部
那么,使用“组合动力飞行器”开展载人航天活动,有何不同呢?
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由于集成了多种发动机,可以在起飞时使用飞机上常用的“涡轮发动机”或小推力的火箭发动机,当飞行器达到一定速度后,再使用需要初始速度的冲压发动机,最后在大气稀薄的地方点燃火箭发动机,实现入轨。
这样一来,变火箭发动机“单手搏击”为多种动力“组团太极”,从而实现缓慢加速,使过载降低到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围。
可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安全性大大提升
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在大气层内使用涡轮发动机,这样就可以使用大气层中的氧气进行燃烧。而各国现役载人火箭在大气层中还要携带沉重的氧化剂,两者相比,效率高下立判。”
他说,“组合动力飞行器”还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既能使航天发射不再“挑剔”发射场的条件,又为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使航天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小火慢炖”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告别了传统载人火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悲壮,即便加速中出现问题也能稳稳地飞回来,使载人航天活动的安全性得到质的提升。
既能载人也能载星
杨旸说:“能载人航天,肯定也能发射卫星。不过,由于‘组合动力飞行器’的集成度高,技术难度极大,所以实现实用飞行尚需时日。此前,美、欧等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我国以火箭院为代表的中国科研机构、高校也正在这一领域发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未受过严苛训练的普通人也能乘坐中国的‘组合动力航班’飞向太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