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0|回复: 2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医疗)五个最易被“误解”的艾滋病真相

发表于 2010-1-7 19:52: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都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渠道能够了解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关于艾滋病,你需要了解以下这五件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公平地对待他人。

  50毫升的口水才可能传染艾滋病

  唾液中根本不会存在艾滋病病毒吗?会。不过,如果要通过唾液这种渠道传播艾滋病,对方必须要生生吞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毫升的口水。

  如果您身边有人感染艾滋病,您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就餐、进行一般社交接触?调查中,仅有41.4%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就餐,其余 40.2%的受访者都表示:虽然明知道可能性很小,但还是很纠结。调查显示:经过近20年来的防艾抗艾宣传,我国居民的艾滋病防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整体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戒心依旧。

  “根源上还是民众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不够,对艾滋病的宣传和科普有待加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陈谐捷主任表示,很多人担心和艾滋病病人或者感染者一起吃饭,有可能接触到口水,从而引发传染,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的确含有微量的艾滋病病毒,但是要达到能够传染给别人的地步,对方必须要吞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毫升的口水,才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不要担心通过饮食传播。

  “针扎”传染概率微乎其微

  “艾滋病人扎针”会传播艾滋病?几乎不会。这种方式传染概率极低,完全没必要因此恐慌。

  陈谐捷主任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传播艾滋病,必须要满足许许多多的前提条件:足够多的新鲜血液、血液必须接触到伤口、血液确实为艾滋病病人所有……但是,事实上,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极为脆弱,暴晒下一个小时就会死亡,人体皮肤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至于那些在身上扎一下就叫嚣着去扎别人的威胁,感染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至于网上众多网友热议的蚊虫叮咬可能传染的问题,陈谐捷表示,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有可能传播,但是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因为蚊虫叮咬是从人体抽出血液,而不是注入血液,而且血液的量也微乎其微,难以达到传播的程度,临床上也没有相关证据证实。

  深吻可能传播艾滋病

  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会。前提是双方口腔黏膜都有破损。

  礼节性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但如果是深接吻,则有传播可能。虽然艾滋病病毒在唾液中的含量不高,但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一方患有牙龈炎或口腔溃疡,他的唾液就会由血液及创口渗出液混入,病毒就会随这些体液进入对方口腔,如恰逢对方口腔黏膜也有破损,便可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另外,很多人担心献血或输血时感染艾滋病,如果是到正规血站,采血器具严格消毒,献血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当接受输血时,要提醒医务人员对所用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艾滋病更易从“男传女”

  艾滋病病毒对男女是否一视同仁?不是。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关于各种行为传播艾滋病概率的公告中表示:男性艾滋病患者传给健康女性的概率要大于女性艾滋病患者传给男性的概率,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的王晔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从生理结构上讲,男传女的确比女传男要容易一些。因为一方面男性射精后就离开阴道分泌物了,而精液会在女性阴道内存留很久,因此女比男的概率要大。

  另外,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隐匿性,造成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性病,同时女性在性活动中的被动地位,造成她们更容易受到性侵害、性器官损害等伤害,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她们更容易比男性感染性病和艾滋病。

  艾滋妈妈也可生育健康婴儿

  感染了艾滋病是否就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不是。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艾滋妈妈也有很大的可能生育健康的宝宝。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在怀孕期胎儿可能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与母体的循环细胞和体液接触,从而在子宫内感染艾滋病病毒;在分娩时,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其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存在,因此婴儿极可能在未受保护下通过产道时直接接触而受感染;另外,产后也可通过母乳喂养而使婴儿感染。这是母婴传播的三种可能性。大约有三分之一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母亲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大都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此,如果HIV阳性的妇女坚持怀孕,一定要先到有艾滋病治疗经验的医院咨询后再受孕,以使这种母婴传播的概率降到最低。具体措施包括: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孕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选择剖腹产或产道消毒;避免母乳喂养。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使这种危险降到2%。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23:32:02 | 查看全部
深刻了解,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别人!感谢马兵老师,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5:04: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