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2

别让商业味“熏”走古街的文化味

发表于 2016-8-1 11:5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个月前,北京东城区曾明确表示将对南锣鼓巷主街进行改造疏解,关停违规经营店铺,恢复历史风貌。目前,南锣鼓巷主街已经竖起了机动车限时通行的警示牌,并设置了锥桶,实现人车分流。
  推出限时通行举措,目的是释减南锣鼓巷日益增加的承载压力。宽8米、长787米的古街巷,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承载量已经超负荷了,更别说节假日那蜂拥而至的人流了。南锣鼓巷已经不堪重负,难怪当地居民埋怨,“胡同太累了”;而慕名前来的游客,也在为“看人还是看景”而懊恼。
  一个具有700多年历史、极具文化韵味的风情之地,如今变成了人挤人、车堵车的喧闹场所,未免让人遗憾。密集排布于街边的商铺所散发出来的浓烈商业气息,跟这种喧闹交织在一起,已经让本应流露生活烟火气和展现原汁原味历史风貌的古街巷,变成了喧闹的商业街。过度商业化,不仅盖过了文化味,更是让南锣鼓巷丢掉了魂儿。
  南锣鼓巷当下的困扰,国内不少城市的古街巷也正在遭受。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围绕古街巷的旅游资源大张旗鼓搞开发已成“套路”。在疯狂的“掘金潮”中,人气旺盛的古街巷,变成了商家们的淘金之地:卖烤串的、卖臭豆腐的……烟熏火燎和噪声袭扰中,许多古街巷变得蓬头垢面。
  要重新觅回被商业味儿掩盖的文化味儿,就要重新恢复印刻在城市老建筑和古街巷上的历史风貌,以及飘荡在古街巷上的文化气息。当文化气息重新流淌出来,历史风貌原汁原味重现,那么,这些古街巷所承载的城市内涵和地域文明,才能继续变得生动迷人、活灵活现。也只有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人们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内涵,从而读懂一座城。而过度的商业化,只会让人在同质化、庸俗化的叫卖声、烟熏味中,走向迷失。
  当然,批判过度商业化,并不是说要彻底拒绝商业。凡事讲求个度,作为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甚至是历史标本、文化名片,当然需要挖掘它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不过在开放这些旅游资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老街巷的承载能力,避免游客过度涌入而破坏了历史风貌,也要评估自身的管理能力,警惕混乱无序中所隐藏的公共安全风险。
  文化和商业,对于古街巷而言,并非相斥对立的,本是相得益彰的。商业也可以有文化气质,商业也不一定就要烟熏火燎。商业味过度浓烈,文化气息就很容易被掩盖。要拯救这些日益被过度商业化侵占的城市老街巷,关键在于布局和规划。坚持文化本位,尊重历史风貌,是包括南锣鼓巷等古街巷开发和改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局面,历史风貌才不至于变成各路商家的广告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8:59:32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9:00:08 | 查看全部
凡事讲求个度,作为城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甚至是历史标本、文化名片,当然需要挖掘它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