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1|回复: 1

守住工匠精神不应该这么难

发表于 2016-8-2 08:55: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才时评】
  工匠精神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关注才能的同时,还重视专注、执着、坚守、淡然、精细等品质。但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如鱼得水吗?最现实的问题是,守住工匠精神的人才,在职称评审等现实考验面前往往会处于劣势。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河南大学的常萍老师,课堂场场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但因其不出书、不发论文,只能以讲师职称退休,当然也没拿过什么优秀教师之类的荣誉。守住工匠精神的优秀专业人才,却败在职称评审和荣誉评定面前,这让人感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现实利益面前,守住工匠精神是多么难。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人才评价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现行人才评价体系如何改革,才能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愿意守住工匠精神?
  显而易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长期以来,被称为职称评定“三大标配”的职称外语、计算机、论文,牢牢困住了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手脚与精力,为社会所诟病。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文件,明确要求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同时明确,参加职称评审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不作要求。可以说,这是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的又一有力举措。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鼓励“安专迷”的精神底色。政策安排上,要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保持安心、专注、痴迷,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摈弃浮躁。舆论引导上,要积极营造重视技能人才、支持智能制造的社会氛围,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评价政策,不拘一格“评”人才,让守住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都能得到公允的评价和合理的待遇,从而构筑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王海磬
来源:光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15:04:02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王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