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5|回复: 16

东湖绿道建设启动劳动竞赛 向年底建成冲刺

发表于 2016-8-2 17:55: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为:建成的东湖绿道筲箕湖生态护坡样板段。(记者 汪洋 摄)



图为:东湖绿道效果图。



7月27日,武汉东湖绿道建设启动劳动竞赛,向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冲刺。
环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全长28.7公里,承载着武汉人“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美好愿景。根据规划,未来,大东湖片区将建成全长124公里的绿道,比肩美国东海岸绿道、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
这样一条瞄准“世界级”目标的绿道,如何打造才能不留遗憾?
尚未建成,已产生国际影响
环东湖绿道一期工程串联听涛、磨山、落雁3个景区,将重点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段主题绿道以及4处门户景观、8大景观节点(如图所示)。
这么长的距离,全程慢跑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散步则要走上一天。
绿道西入口楚风园,正在进行园区景观提升改造、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九女墩筲箕湖,约200米生态护坡样板段率先完工,花草叠石映衬的湖岸缓坡、青石板铺装的人行道,为原本硬质砌筑的驳岸平添一番自然风情;
在鹅咀,约160米的亲水栈桥桩基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桥面板浇筑;
位于磨山北门附近,磨山样板段经过多次设计修改,也加紧施工;
……
业主单位武汉地产集团项目负责人许玉洁介绍,4段主题绿道已基本贯通,其中仅郊野道属新建,另外3段均为现状改造。全线24处景观节点、18个新建驿站全面开工,配套停车场也在同步建设中。
工地热火朝天之际,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6月27日,来自联合国人居署、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美国能源基金会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同济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10名专家慕名而来,实地调研东湖绿道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评审会上,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布鲁诺·德肯郑重宣布,东湖绿道正式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
联合国人居署认为,东湖绿道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规划阶段就将公众咨询和参与纳入其中;放弃门票收入,敞开大学校园,形成真正的开放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以多种低碳公共交通为主,鼓励绿色出行等。诸多设计、建设理念都很先进,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布鲁诺·德肯表示,东湖绿道的示范意义在于,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非常重要。其他城市也有湖区,武汉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7月21日,联合国人居署与负责东湖绿道设计的武汉规划团队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敲定东湖绿道项目将参加10月在厄瓜多尔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面向全球推广。
这是联合国唯一专门讨论人居问题的会议,每20年举办一次。东湖绿道项目是中国首个拿到“入场券”的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其他国家推广项目还未最终确定。
东湖绿道尚未建成,已然产生国际影响。
瞄准“世界级”,力争不留败笔
东湖绿道并不是一张白纸,此前即已建成示范段。
2012年底,长约30公里的东沙绿道一期基本建成,其中包括环郭郑湖段19公里,是江城绿道建设的示范和标杆。
这一次,按世界级标准建设,要求自行车道宽6米以上,可承接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同时充分结合湖、山、森林等资源,精心规划,整体设计。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了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填占湖面。
根据设计,湖中段绿道在沿湖大道基础上改造,原路面禁行机动车,改造成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保留现有水杉行道树,在树下栽种低矮灌木,作为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隔离带,最终形成双侧1.5-2米宽人行道、双侧1.5-2.5米宽绿化带、一条6米宽自行车道断面形式。
路面宽度不够怎么办?设计给出的方案是,通过悬挑栈桥或生态护坡拓宽,这涉及填占湖面。
规划团队透露,东湖风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按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动土”,需报住建部,后审批权下放至省住建厅。得知绿道工程要占湖,审批部门十分谨慎,严格把关。
最后通过“占补平衡”方式解决。也就是说,施工中湖面填占了多少,另外就“补”多少。
具体怎么“补”?业主单位武汉地产集团和施工方中建三局均表示,将在郊野道湖光村总观园区域还湖,“挖出田埂清淤,然后跟大湖连通。”许玉洁说。
武汉市政府批复占湖面积约4.7万平方米,由于后期施工中生态护坡工程有所增加,占湖面积随之调增,因此要“补”的湖面也更多。
从九女墩顺着沿湖大道前行,沿线不时可以看到蓝底白字的公示牌,“我们将严格履行占补平衡承诺,最大限度减少对东湖的影响。”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王召坤说。
第二大难题是影响植被。
为满足国际自行车比赛要求,磨山景区内绿道宽度原设计为6米。
由于景区内已建成道路仅宽4米,按此设计,不少狭窄地段需通过悬挑栈道方式拓宽。根据原有栈道走线,紧贴路边的27棵大树将永久性搬家或者砍伐;加上要在人行道内埋设各种管线十余孔,考虑到施工作业面,受影响的树木近千棵。
磨山景区内现有道路比较陡峭,曾发生过骑行伤人事故,出于安全考虑,平时禁止骑行。如果坚持通过悬挑栈道拓宽,意味着牺牲宝贵的林木资源;执意采取地埋方式敷设管线,则要破除现有沥青路面。如此大拆大建,换取的只是一年几次的自行车比赛,得不偿失。
经过多方权衡,武汉市领导决定维持现状进行“微改造”,大部分沿线悬挑栈道取消;管线敷设采用林间外穿方式,不另外开挖沟槽;驿站平台与原有树木有“冲突”的地方,修改设计,让树木穿过平台继续生长,保护磨山自然植被。
对此,武汉市布衣参事胡全志非常赞同:建设绿道的目的是让市民亲湖、享湖,亲绿、享绿。可以宽的地方让它宽,不能宽的地方保持原貌,“这既是务实的做法,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王召坤也表示,设计方案修改后,磨山段绿道基本维持原状,建设投资立减上千万元,“这是对东湖负责,对历史负责。”
既要“高大上”,也要便民实用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多次视察东湖绿道。他强调,东湖绿道建设要按照“传世经典”的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点一滴的工程细节都要站在市民角度考虑,体现人性化,让老百姓作为城市主人在家门口享受大自然。
在九女墩筲箕湖样板段,6米宽的自行车道已经完成道路硬化,计划将铺设彩色塑胶车道。两侧是两排高大的水杉作为屏障,与两侧的人行道相互隔离。靠近东湖水边,亲水平台设计成生态护坡,坡道上可步行,边坡上植绿种草,点缀灌木、花卉、景观石。
这是最先敲定的“湖中道”样板段,充满野趣,美不胜收。其他绿道建设,将以此为“标配”。
有关实景图、效果图通过网络公布后,引发关注,网友纷纷为东湖绿道的“高大上”点赞,充满期待。
也有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
布衣参事胡全志说,设计方案看上去不错,但不知道是否实用,“如果只是停留在漂亮的设计和昂贵的造价上,而平时使用的人群并不多,这将是最大的缺憾。”他认为东湖绿道更要突出实用功能。
网友“行者”认为,每隔1公里左右应该设有公厕、售卖亭、休息亭等,路牌指示标志要明确、清晰。
还有人建议,沿途要配套建设高清晰度的城市监控系统,“因为远离市中心地带,位置偏僻,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或治安问题,监控系统第一时间内即可介入。”
诸多意见和建议获得采纳。
东湖绿道共有4个主入口,分别是东边的落雁驿站、南边的梅园全景广场、西边的梨园广场以及磨山北门。西入口本来设在梨园广场,但因地铁8号线施工,将楚风园作为临时主入口,改建成驿站,承担交通集散、服务配套等功能。
根据此前设计,这里的建筑仅两层,公共卫生间较少,为满足徒步者、骑行者如厕需求,增加了一层地下空间,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100多个蹲位。
除了楚风园,东入口的落雁驿站、南入口的梅园全景广场以及磨山北门的磨山客厅,卫生间设施都最大限度增加,男、女蹲位按1:1.5比例设计。
配套的停车场也优化设计,分期建设8个停车场共万余车位,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在东湖绿道沿线主要景观节点和交通枢纽,共设置驿站24处。其中一级驿站4处,方便游客从城市不同方向进出;二级驿站8处,服务点12处,提供饮食、租车等配套服务。
绿道建成后,除东湖东路外,其余路段只允许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通行。景区主要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内外交通如何对接?
规划人士介绍,主要通过电瓶车运送、自行车骑行、个人徒步乃至水上交通实现。
另外,由东湖南路、东湖路、沿湖大道的一段构成的环郭郑湖西边半个环,仍会通行机动车,确保整个景区内单位和居民出行需求。
【链接】
武汉建成绿道890公里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显示,截至7月,武汉已建成绿道890公里。
2012年以来,一条条绿道,如同城市的翡翠项链,不断延伸,环湖、沿江、临街、绕山、穿城……与公园、山林、江河、湖泊、湿地等,交织成城市蓝绿生态网络,展现着宜居之城的独特魅力。
东沙绿道:连通东湖、沙湖,已建成30公里,是武汉首条城市绿道。
黄浦大街绿道:已建成12.5公里。
东湖绿道:一期工程规划全长28.7公里,串连东湖听涛、磨山、落雁等景区,预计年底建成。
环汉口绿道:规划全长52公里,依托张公堤和长江、汉江江滩而建,环绕汉口主城区,已建成44公里,预计今年年底贯通。
墨水湖绿道:主线及支线全长28公里,已建成21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基本连通。
金银湖绿道:位于东西湖区,全长20公里,已建成开放。
青龙山绿道:从大花山、青龙山到八分山,全长30公里,已建成开放。
武汉开发区绿道:串起大汉阳北太子湖、南太子湖、汤湖、后官湖、硃山湖和硃山,全长67公里,已建成开放。
后官湖绿道:累计建成110公里。
木兰景区群绿道:盘龙大桥至后湖大桥,已建成10公里。
世界级绿道
东湖绿道将建成世界级绿道。全球著名的世界级绿道有哪些?又是怎样的?
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已建成25%。该绿道全部建成后,将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法国中部田园绿道
法国中西部地区的卢瓦尔河自行车绿道,全长近800公里,横跨法国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两个行政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自然公园,沿途设有14个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点、15个餐饮住宿点,已成为法国人旅游出行最热门的线路,并引导市民改变生活,让更多法国人热衷跑步和骑车。
新加坡环岛绿道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滨海地区等,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物质基础,让新加坡成为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环岛绿道全长150公里,概念于2011年成形,将分3个阶段兴建。
来源:湖北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8:16:08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快乐阅读,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8:16:57 | 查看全部
祝大家天天快乐.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04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15 | 查看全部
支持板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23 | 查看全部
支持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33 | 查看全部
建军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41 | 查看全部
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22:47:51 | 查看全部
继续努力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7:46:14 | 查看全部

回 3楼(鸿雁) 的帖子

感谢蒲老师给力支持,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