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5|回复: 1

大勇和他的“B超”

发表于 2010-1-9 14:03: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勇和他的“B超”

        在12月下旬的#7炉临检中,锅炉分部用上了分部职工任大勇发明制造的探测仪,能准确探测出四管内的氧化皮,再根据探测结果有的放矢地清理管内杂物,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四管安全又上了一道保险。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9年2月份。我厂三期炉膛内过热器、再热器管排为高合金管。这种管材在运行超过10000个小时,温度超过570℃后,氧化程度会达到峰值。如果管壁内氧化皮堆积在一起影响了水的流动,引起局部超温就有爆管的危险。而#6、#7炉运行时间已达到10000小时左右,管内氧化皮堆积较多,仅凭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出具体的堆积位置。在2月的那次#6炉停炉临检中,厂里专程请来了湖南某电厂的技术人员探测四管内的氧化皮情况。
陪同检查的任大勇对他们拉过来的电脑主机大小的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凑过去看了一眼。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平常非常热爱无线电的任大勇来说,看一眼已足够。
    “原理很简单,别人能做得出来,我为什么做不出来?”凡事都喜欢琢磨,喜欢自己动手的大勇决定不仅自己动手做一个,而且要做得小、做得巧,方便携带。凭着一股钻劲,他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广泛查阅关于氧化皮的成因机理以及对策。
    大勇的书房堆满了书、各种各样的电子元件及电钻等工具。每天一下班,他就沉浸在这方小天地里乐此不疲地看书、组装、试验,房间里乱的像战场。大勇的妻子在收拾房间的时候不胜其烦,不止一次地威胁他说要把这些“电子垃圾”丢出去。大勇都只是呵呵一笑,继续埋头于他的这些“宝贝”当中。
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的钻研,6月份,他终于鼓捣出了一台检测仪。这台检测仪如同一本16K的书本,为了便于携带,大勇专门制作了一个密封盒,安装了一个背带,进入炉膛背在背上,非常便利。适逢当时#6炉大修,大勇带着他的检测仪钻进炉膛检验效果。这次,部分四管中的余水影响了他的判断,检测仪可以探测出管内有异物,但管内是水还是氧化皮不能准确界定;而且所用的镍氢电池原以为可以使用2个小时,谁知实际使用半个小时就需要再次充电。
     失败是成功之母,彩虹总在风雨后。第一次使用不算成功,但大勇并没有气馁。几经考虑,他打算另起炉灶,重做一个。大勇总结了第一次的经验,在电路板、外壳、探头等各方面都做了改进。又是三个多月过去了,一个轻便、美观、耐用、准确率高的探测仪诞生了。这台探测仪还不如一个32K的笔记本大,拿在手里很轻便,表面喷成了漂亮的红色,采用的商务锂电池连续使用5天都没问题。
    这个具有“透视”功能的探测仪,能从探测数值上准确反映出管内氧化皮堆积的程度。不仅可以检测出氧化皮堆积的位置,而且可以知道它们堆积的厚度,就连附着在管壁上没有掉落的氧化皮都可以测出来,精确度较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算管内掉进了一个订书钉,这台检测仪也能把它找出来。而且,再多的水也不会在检测仪上显示出数值,管内的余水不再是影响检测效果的拦路虎。
    有了这台检测仪不仅可以节约几万元的检测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地发现管内的氧化情况并做清理。此次,#7炉临检中检测出氧化皮堆积厚度超过内径1/3的再热器管有220根之多,真正实现了防患于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18:01:57 | 查看全部
这个是个好发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