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出窑的地方,温度明显更高,起码在50多摄氏度。但相比装窑的七八个人手,出窑的工人较少,两个出窑工,各管一个运砖车。
他们把烧制好的、还有些烫手的红砖从窑里搬运下来,垒叠到运砖车上,再运到窑外面去。
记者看到正在忙着出窑、来自贵州安顺的蒋应财时,心里有些震撼。
赤膊上阵的蒋应财,因为大汗淋漓,身上沾满了红砖摩擦下来的粉末,在和记者沟通中,唯有一口白牙让记者感到看得清晰,印象深刻。
记者问蒋应财为何不穿衣服、不戴口罩?蒋应财说,“实在太热了,穿着也是湿的,还是这样赤膊舒服。”当记者提醒他注意防范矽肺之类的职业病时,蒋应财却说没事的,他们经常以多吃猪血的方式来排解粉尘。
让蒋应财感到干活有动力的是,这家老板工钱从不拖欠,他们夫妻俩在这个厂里打工,加起来有10多万一年。蒋应财对薪酬很是满足,认为尽管辛苦也是值得的。
记者在砖窑里待了不久,仅仅动动嘴皮,衣服还是湿透了,伴着为了使砖窑通风和冷却而安装的大型鼓风机吹起来的砖窑里的尘土,感觉脸上、头发都已被灰尘沾染,很不舒服。
在走出砖窑时,记者看到放在砖窑口铁质的鼓风机风叶都已是热得发红。
陈海滨告诉记者,砖窑厂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无法控制和回避高温作业。但他还是想方设法改善,比如,给工人尽量缩短了上班时间,这样高温天,一般每天工作6个小时。陈海滨说,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