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把回应人民诉求作为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对人民诉求的高回应性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继续保持和加强这一优势,加强调查和研究,畅通民意的表达渠道,疏通人民的参与渠道,构建人民的参与平台。了解把握人民的主要诉求是提升政策回应性的前提。将回应人民的诉求作为政策决策的初衷。由此初衷产生的政策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和欢迎。有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再大的治理难题也有解决的信心和决心。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党政工作的根本标尺。各级政府、党政机关工作好与坏的标准不在于某些数字的高低,不在于个别领导者的高兴与否,而在于民众满意度的高与低。人民满意度应当成为各级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标尺。人民不满意的政绩是不值得称道的政绩,人民不满意的干部是不适合重用的干部。只有将人民满意度的标准整合到各级政府的管理制度安排,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关注民众、联系群众、回应人民。我们党的事业才会拥有不竭的源泉,从成功走向新的伟业。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祁凡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