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5|回复: 0

1992年9月28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两种新核素

发表于 2009-9-28 16:29: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92年9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并鉴别了汞—208、铪—185两种新核素,这是继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合成新核素锗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远离稳定线核的合成和研究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前不久前往该所视察的江泽民总书记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科学家把各种不同的原子核统称为核素。到目前为止,除地球自然界存在三百多种核素之外,人类已人工合成并鉴别了2100余种核素,未来有可能合成和鉴别的新核素估计还有600多种。新原子核的合成和研究,已经并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人类对原子核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检验和发展现有原子核理论,推动与之有关的天体物理和核化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将该项前沿领域的研究列为“八五”重大项目,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对此项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中科院近物所在建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之后,即把新核素合成研究立为在此加速器上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从一九八九年后半年开始预研。新核素的合成、快速分离、鉴别是一项高难度的科研课题,填补核素图上的空位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难题。特别是在原子核质量数大于170的“重质量丰中子区”,新核素的合成、分离、鉴别难度更大。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核素合成和研究”项目组科研人员,提出了在“重质量丰中子区”合成新核素的独特的物理思想和技术路线,经过两年多反复实验,终于在合成、分离、鉴别新核素汞—208、铪—185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专家认为,近物所取得的这两项重大成果,既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新核素汞—208、铪—185的人工合成,为检验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并显示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在新核素合成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