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从农村来,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一个小妹妹后来讲他的散文写的十分优美,清新。当时曾经被借调去文联当编辑,师范毕业,教行出身,娶的是一个回族妻子,身材苗条,皮肤红润细腻。有两个女孩,偶尔跟着他在院子里玩耍。偶尔看到他,表情愁闷,不修边幅。一个人的工资养家,似乎拮据。退回原单位不成,到某县城去编一份报纸。倒被妻子先嫌弃了,遂和办公室的女同事私奔,据说花光了钱,又无处可去,两个月后又回来。她的妻子也走出家门,一番折腾,据说被那财富男(?)舍弃了,再回来,两个人又象从前一样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文联曾经有过的很多俊男靓女,都各处去了。有的转行,有的退休,有的还在继续编辑这本似有似无,无声无息的杂志,除了编辑过目,就是作者浏览,还有陈放在各个机关单位的房屋角落里,在别处似乎没有什么声响。也是的,省里的文学类杂志还办的有气没力呢。就是这本杂志,曾发过两篇我写的文,我把赠阅的杂志送过一本给我高中的物理老师,第二天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他真的感动,流泪了。我想只是那样的句子,刚巧对着那时他的心情。还有一次发了一篇小说,一个画院的老师打电话到我家,给我说:写的好。这算是我的两个读者了。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许多人闲着忙着就老去了(YIqiG.Com)。
在那个院子里还有各色的花,在夏天的时候开的很盛。竟然有一次我在院子前的一幢居民楼里遇见我小学时候的同学,原来她父母住那里,所以周末常常回来。彼此留了电话的,可又不知道怎么就又断了联络。Q回到原来的学校上课,文联搬了,小院空了,我没有再进去过。偶尔在路口遇到一个和我似乎熟识却并不愿意打招呼的编辑,陌生人一样,看都不看一眼就匆匆走过了。只剩下那个去文联路口的指示牌,闲在电线杆上,指示着空空的一个方向,教我想起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