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淄矿集团:矿工热恋“新时尚”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时尚。进入2010年,矿工们在学习、素质提升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追求,笔者通过到淄矿集团的基层区队调查、电话采访、上网与职工聊天等,发现了不少矿工热恋的“新时尚”。
网上“冲浪”
“这年头大家都争着抢着去‘网上冲浪’,瞧这两位急匆匆,肯定是回宿舍上网去。”“听说李明班还建了一个班组网页呢!”进入新的一年,淄博矿业集团唐口煤业公司李明班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知情人说,这主要缘于该班的“网上冲浪”运动。
在新型班组建设中,唐口煤业公司鼓励各班组创建特色。班长李明发现本班许多青工下班后总是泡在网上玩游戏,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因休息不好影响安全生产。他找来班里的“电脑专家”,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正确引导员工学习、工作,创建了班组网页,记录班组内的管理制度、员工档案、工作总结、工资分配情况,还建立了班组员工论坛,让本班员工和网友发表评论,共同讨论班组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在李明班带动下,单位掀起了“网上冲浪”热。职工通过接触网络,增加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素质,不少年龄大的老员工也学会了上网。“都这么大年纪了,咱也跟上潮流了!”员工赵富高兴地说。
“网上冲浪”还成为和谐的“粘合剂”。青工刘扬和陈光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为了“面子”谁也不理谁,有一次他们在班组员工论坛里“碰面”了,两人在论坛里进行了深入交流,相互道了歉,言归于好。
争当“品牌”
“今年我也要当‘品牌员工’。”、“今年我争取完成两项革新。”……新年伊始,淄博矿业集团埠村煤矿的“品牌员工驿站”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大家边看边议论。
为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同时及时把员工的智慧结晶、劳动成果总结好、应用好,埠村煤矿去年开展了争当“品牌员工”活动。每季度一次对员工申报的“五小”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对获奖成果每项给予500元现金奖励,并将完成人命名为“品牌员工”,同时,对获奖成果还以第一完成人的名字进行冠名,让“品牌员工”名利双收。去年共评出100余项创新成果进行了命名表彰。被冠名的创新成果在降低成本、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热情,营造人人争当“品牌员工”的氛围,埠村煤矿将“品牌员工”的照片、个人简介、创新成果简介等制作成牌板,安设在文化长廊,组成“品牌员工驿站”,让职工羡慕“品牌员工”、学习“品牌员工”、争当“品牌员工”。
学“普通话”
学说话!乍听起来应该是幼儿的“专利”。而现在学说普通话却成为淄博矿业集团兴安煤业公司员工的“必修课”。
兴安煤业公司地处贵州省,除从山东淄博矿业集团调入的少数人员外,绝大多数员工都是采用社会招聘、与技工学校签订定向教育协议等方式从本地招进,生产所需要的一线员工,则全部为直接从当地农村招收的农民工。因南北方之间语言有着很大差别,大部分人说话时夹带着一些方言,听对方说话就像是在听“天书”,要想把一件简单的事说明白也要费很多的“口舌”,有时还要加上手势,甚至还出现了“纸条语言”。这样一来,经常闹出一些笑话和误会,更重要的是有时还影响工作,由于听不明白,安排的一些工作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有时甚至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
此事引起贵州兴安煤业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把学说普通话摆在与安全、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大张旗鼓地组织全体员工学说普通话,而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学习当地方言。他们选出单位普通话较为标准的大学生,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并规定凡各种会议讲话、公共场合交谈、安排工作都必须说普通话。管理人员在强化普通话培训的同时,还要学习贵州话,特别是对一些拗口难懂的土语,要明白其含意。当地的普通员工有板有眼地当起了“先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密切了干群关系。
(孙兆福)
淄矿集团宣传部
255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