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附图为公司领导为该队颁发百万吨采煤队奖牌
在我看来,一个华美的转身需要大智慧和大气魄。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采煤四队通过创建学习型班组之中,在不经意的三年,经历了从质变到量变华丽转身的精彩过程,使该队一举成为重庆市首个百万吨采煤队。
百万吨采煤队三年后的华丽转身
刘小强
质变:
三年前,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打通一矿采煤四队拥有技师1名、中级技工48人、初级技工69名。
三年后的2009年,该队拥有一支技师6名、中级技工101人、初级技工13名的知识型员工队伍。
在2009年该矿员工图书室的登记薄的借阅排名中,该队员工一年借阅1008本书,成为该矿基层各队的第一名。该队新员工廖波告诉笔者,前年在他技校毕业来到该队时,在电工操作业务培训中,除了在技校学到的一点皮毛知识能听懂外,其他的一慨不知。他感觉到知识的缺乏,培训完后找到师傅,师傅向他推荐了到员工图书室多借阅一些专业书看。结果师傅很平常一句话,让他爱上了图书室,通过他刻苦的学习钻研,然后在实践中请教师傅,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初级技工。
同样,该队新员工傅伟也是图书室的常客。傅伟说:“读书中时间长了,就感觉到读书的枯燥,自己总想找一条捷径,就开始寻找介绍读书方法的书,结果当看完《读书方法》书时,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根本没有完美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些个人技巧可以总结。掌握了这些技巧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把书读多了读懂了才能触类旁通。
在谈及创建学习型班组中取得的经验时,该队队长刘荣笑着说,这不是我的错,都是环境和氛围惹的祸。三年前,在创建学习型班组初期,该队就抽调文化高的老员工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然后一点点的带动全队员工的学习兴趣,等有了一定的学习氛围,就算不喜欢学习的员工,也会在氛围的熏陶下,不甘落后的加入进学习之中。同时,为了给员工学习创造更多的时间,该队变三班8小时工作制为四班6小时工作制,这样一来,不仅为员工学习腾出了时间,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
量变:
三年前,该队生产原煤50万吨,设备故障率达132次,影响生产时间达620小时。
三年后的2009年,该队除去遭遇水灾的两个月,10个月生产原煤100万吨,成为重庆市首个百万吨采煤队,设备故障率达9次,影响生产时间只有7小时。
09年三月,当水灾刚过,该队班长秦彬根据多年的经验,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大胆提出设备程序检修“程序化”方法。即在大小修过程中,根据有关的规程制度,编制包括检修对象、检修步骤、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常用备件的名称和型号的设备检修程序;同时还制定出设备缺陷管理、设备异动管理和各项技术监督管理程序。这些程序针对检修管理的具体要求,分析其中的个性、共性,进而抽象出只有共性和规范性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现场检修管理工作的需要,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故障和提高检修质量的要求。
用该队生产一班班长李德祥的话说:“你在队上随便抓一个员工,都可能有过一项以上的技术革新。不信,你瞧新员工皮带司机戴力军,发明的”防皮带跑边器“,还获得公司二等奖呢。
创学习型班组,创出一个百万吨采煤队,创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或许这就是该队三年后华丽转身的秘密所在吧。“下一个目标就是取得全国和重庆市创学习型班组的荣誉。”当谈及以后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时,该队员工信心百倍的回答了笔者。
附图为公司领导为该队颁发百万吨采煤队奖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