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7|回复: 5

杨渡谈百劫回归的作家王拓

发表于 2016-8-23 04:21: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渡谈百劫回归的作家王拓
财新文化杨渡2016-08-22 07:21
[blockquote]我要分享[/blockquote]
0

[摘要]王拓让我想到近代文人与政治之间的关联。文人不满时政,介入实际行动,但总是带一点浪漫的理想主义,想改革现实,创造新时代。
台湾作家王拓2016年8月9日因心肌梗塞突然病逝,享年72岁。
王拓(1944 – 2016)
去年6月间,我在“为台湾文学朗读”的电台节目中访问他,谈及如何开始创作。他语带深情地说,最早的启蒙者是他的母亲。母亲是瑞芳一带的矿主家庭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爷爷是前清秀才,会吟诗作对,自小她帮爷爷打酒温酒,就教她用闽南语背千家诗,可惜没教她识字,所以她只能背诗给孩子听。可是她教出来的六个孩子每一个都是学校第一名的学生。只有王拓,他太调皮,操行分数太低,德智体群一平均,就变成十几名了。
母亲的观念也影响了王拓的一生,她总是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世界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有一个更高的上天,在注视着、垂怜着、评断着一切。王拓也这样看待自己。他曾写过一篇感人的文章,“母亲,伟大的史诗”。我请他朗读此文。读着读着,他的眼泪不禁流下来,终至哽咽无法卒读。
《金水婶》(故事题材是取材自王拓的母亲),王拓 著,九歌出版社,2005年09月
大学毕业后,王拓去了花莲中学教书。后来为了爱情,他决定要做一个“比她更好的人”,所以去考研究所,并开始写小说,立志成为作家。就这样,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吊人树”,从此开启他的文学之路。
上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开始之时,他写下著名的“是现实主义文学,不是乡土文学”一文,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可是他一直认为自己不是理论家,而是创作者。“乡土文学论战”有一份左翼刊物《夏潮》,王拓也积极参与。此时恰逢党外杂志兴起,王拓不仅为《夏潮》写稿,做采访,还创办了《春风》杂志。后来他参与《美丽岛》杂志编委,直接介入政治,终因为“美丽岛事件”而入狱六年。他无比思念女儿,在狱中写下童话故事《咕咕精与小老头》《小豆子历险记》等,和女儿分享。
出狱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做生意,可他无法忘情文化,于是在陈映真的召唤下,担任《人间》杂志社长,主持编务。热血的他还曾想帮《人间》找一些广告业务,增加一点收入。
然而他仍无法摆脱政治,更想借参与选举,投入政党,来改变社会。他曾担任“立法委员”,也曾担任“文建会”主委。他无法忘情于文学。担任“立法委员”时,他曾闭关数日,专心创作小说。写完出来,拿给他的妻子看,妻子认为这根本不是文学。他伤心到极点,闭门大醉,痛哭不已,自此断了创作之心。
直到2008年退休之后,王拓才重回写作之路。那时他碰到杨青矗。杨青矗早年以工人小说家闻名,却像他一样,热血社会改革,投身政坛,碰得伤痕累累,最后回到文学写作,才得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他劝告王拓说:“不要着急,你至少要安心读书,三年后才有可能开始写作。”
去年访问中,王拓惊异地说:“阿渡啊,真的,我天天读书,一天十二小时。早上我太太出门,我在看书,晚上她回来,我还在看书。她问我看什么书,我说有些新书,有些以前看过的旧书,重看一遍,有新体会。就这样,三年后我才能开始写作。”
“三年啊,一天都没有少。”他说。
我回他:“还不错啦,尤里西斯去打特洛伊战争,返乡都走了十年。你还不错,三年就回到文学家园。”
他离开文学投身政治的时候,妻子认为不应该,因为好不容易文学上有一点成就,要继续努力。他回答说:文学就是人性,而政治的人性是最复杂的,经历过这一段路,看透人性的各个层面,我回头写文学作品,一定会更深入,写得更好。
去年见面时,他已写好新作三部曲的第一部,有35万字。第二部也写了大半,二十几万字。他说,故事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不写下来,仿佛有一些重担无法卸下。不知道,这一年来,他是否完成了呢?那些重担般的生命史,是不是已经卸下了?
《台北,台北!》一书是王拓先生写的反映七十年代台湾社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描写了1971年台湾“保钓”运动中,台北青年学生和工人激烈的思想和行动
王拓一直是热血热心的人。1987年,台湾“解严”,允许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次年1月,他就和音乐人杨祖珺等发起老兵返乡探亲运动,组成第一批探亲团回大陆,受到热烈的欢迎。退休之后,他与大陆的几个老朋友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世间总有一些情义比政治更重要。”去年在夜酒后,他曾如此喟叹。
1987年,浙江舟山,72岁的去台老兵回到故乡
他让我想到近代文人与政治之间的关联。文人不满时政,介入实际行动,但总是带一点浪漫的理想主义,想改革现实,创造新时代。然而在政治现实中,斗争总是打败理念的结合,算计总是赢过理想的坚持。等到梦醒时分,要回首文学创作,却又归乡路漫漫。
好在王拓最终回到了文学家园,写下他的三部曲。这是他仍值得欣慰的地方。
刊于《财新周刊》2016年第3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6:50:04 | 查看全部
感谢申老师带来分享,问好辛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6:51:54 | 查看全部
对发过的帖子要先看看 ,字号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20:02:32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听者) 的帖子

感谢老师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20:04:13 | 查看全部

回 1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给力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20:04:38 | 查看全部

回 2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这个意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