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长说,这种对机器设备与人员完美搭配的执着追求,成为他这些年工作的重要考量,慢慢地他也完整摸透整套自动机喷涂系统的精华,所完成的整车质量也跻身市场前列。
“在后面5年多对生产的管理过程中,我发现平常不太注意的1毫米至3毫米附着在漆面的小小颗粒物,往往在1台成品车上达到十多个,这虽然与其他汽车厂的数据持平,但每年需要多花费100多万元的整修成本。”于是,高孔长自行组建了“粒物专案小组”,带头从成品车颗粒物的种类、分布、成因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测试。
面对质疑和不信任,高孔长一头钻进“牛角尖”里。通过36个月调查、几百次实验,他提出了128项合理化建议,修订了72项作业标准,建立了3大本厚厚的颗粒物标本,将成品车的颗粒物从14.3点/台降低至3.5点/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每年为公司节约整修成本70多万元,并且编列了几本教材,成为一些汽车厂成品车调查的指导丛书。
2012年,高孔长到了新龙马汽车工作,面临工期短、任务重、厂房建设与试装车同步进行的复杂情况,他大胆把装配车间的小修线补漆房改造为临时试装场地,带领组员们进行喷涂,但因为环境差异实在太大,喷涂出的车体外观漆面粗糙、毫无光泽。
“大家都说这只是试装车,品质差点也没关系,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不能认输,我要想尽办法改变现状。”经过两天两夜的琢磨、调试,最终38台试装车准时下线,保证了随后工程装配、测试、公告申请等时间节点,节省了19万元的加工费用。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