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潼南区留守妇女“同心姐妹”互助组的调查
8月19日,潼南区太安镇韦家村。 “姐妹们,都到我这来品尝柿子哟!”同心姐妹甜甜水果互助组组长张甜一个电话,组内的7名留守妇女就集中到了张甜家,一边品尝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甜柿,一边讨论着当前水果的管理技术。
这7位留守妇女都在家里种有甜柿、草莓、樱桃、西瓜等四季水果。在组长张甜的带领下,姐妹们不仅相互学习技术,还相互帮忙,解决了水果管理、采摘、销售等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这样的‘同心姐妹’留守妇女互助组2588个。”潼南区妇联主席戴红丽说,这些互助组的留守妇女,在生产上互帮、生活上互助、情感上互慰、安全上互保,做到了同心相助一家亲。
同心相慰增强生活自信心 每天晚上10点以后,忙了一天的陈秀华才能静下心来,打开QQ,与“同心姐妹抗癌自救互助组”的姐妹们聊天,开导与她一样患了癌症的留守姐妹们,要增强生活的自信心,战胜病魔,开心地生活。
陈秀华是塘坝镇店子村的一位留守妇女。2011年,她被查出宫颈癌中晚期时,一度失去生活信心。
“病魔不可怕,妇联是娘家,有啥难处,娘家人与你一起来度过。”区妇联的干部将政府的“两癌救助款”给她送上门来,并留下了这句话。
“我3岁时父母离异,从来没有娘家的感觉。”陈秀华说,妇联干部的这句话让她感动,她下定决心,要好好生活下去。
于是,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陈秀华把精力集中到养殖和种地上来。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就在家办起了一个存栏1000多只的养兔场,还养了11只山羊,经营着一口鱼塘。
虽然很累,但陈秀华觉得很充实,病情也渐渐稳定下来。此时,她又想到,还有像自己一样患了癌症的留守妇女,大家何不组织起来,互相照顾,共同战胜病魔呢?于是,在区妇联的指导下,“同心姐妹抗癌自救互助组”建立起来,目前已有来自全区的40多位留守姐妹参与。
这个互助组建立了一个QQ群,作为组长,每天晚上10点钟以后,陈秀华就在QQ群里与姐妹们进行交流,互相开导,树立生活的信心。
本村留守妇女王琼被检查出病后,开始时也是情绪低落。加入互助组后,陈秀华经常抽空上她家进行开导。还将自己家的小兔子送去,教她养兔。如今,重新振作起来的王琼对生活又有了自信心,完全不像一位病人。
互帮互助好似“一家人” 3个月前,田家镇小石村四村民组留守妇女刘琼的丈夫在广东建筑工地上做工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双腿粉碎性骨折。她只得丢下家里养的猪、鸡和地里的庄稼,前去广东医院里照顾丈夫。
8月10日,当刘琼带着还未痊愈的丈夫回家休养时,见圈上的猪,家里的鸡已长大,田里的稻谷也收回了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些,全都是“同心姐妹互助组”的留守姐妹帮忙经管的。
生产上相助,生活上相帮,这是留守妇女“同心姐妹互助组”的宗旨。
戴红丽说,“同心姐妹互助组”除按地域相近建立外,最主要的是按兴趣相投、产业相同来组建,大家相帮相助,就像一家人。
桂林街道的双坝社区是蔬菜种植基地。在这个社区,留守妇女按照产业和兴趣,建立起辣椒、白菜、玉米等18个“同心姐妹互助组”。
余琳是“萝卜互助组”的组长,“我这个组共有16名姐妹,家里都种有萝卜。姐妹们相互帮助,干好地里的活,到专业洗萝卜的企业打包。“我们还经常组织起来,到外村承接萝卜打包的业务,找点零花钱。”余琳说,为提高姐妹们的技能,互助组还经常举办拔萝卜、打包萝卜等比赛,激发大家提高劳动技能。
同心净化乡村社会风气 “以前,留守妇女一闲下来,就在麻将桌上打发时光。”戴红丽说,有了“同心姐妹互助组”后,乡村里的社会风气也得以净化。
田家镇小石村二村民组有10余位留守妇女,过去一到农闲,大家基本上都是在麻将桌上度过。建起“同心姐妹互助组”后,组长肖真碧想,得想法把姐妹们从麻将桌上拉下来。
经过一番考察,她与区工业园区里一家电子元件厂联系,将其小元件拿回来,组织互助组的姐妹利用空闲在家里加工电子元件。从此,姐妹们不仅远离了麻将桌,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
太安镇罐坝村妇联主席文春花说,目前,村里已建起14个留守妇女“同心姐妹互助组”。这些互助组经常联合举办文明礼仪培训,对留守姐妹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等。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