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犯罪呈职业化趋势
2015年1月26日,定州市公安局接当地文物所报案,当日7时15分,发现定州市贡院西侧文物所库房南墙被人掏洞,经查,库房内西汉时期的6件文物被盗,其中4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另外两件分别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巨大。当年6月底,专案组赴外地将1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6件被盗文物全部追回。
据了解,由于受高额暴利驱动,当前文物犯罪形势严峻。李国华介绍说,近年来,河北相关案件发案数量较高,特别是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较多的地区,文物犯罪案件发案相对集中。为逃避打击,文物犯罪团伙实施犯罪的预谋更周密,分工更细化,盗窃、盗掘、运输、窝藏、销赃一条龙作业,职业化特征明显。
定州贡院文物被盗案发生后,专案组勘查现场发现,不法分子作案手段老练,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直到当年6月中旬,专案组民警才收集到一条重要线索,有人在保定高碑店倒卖青铜器,可能与定州文物被盗案有关。随后,专案组民警扮作“企业老板”与倒卖文物嫌疑人接触,经多次周旋,取得了嫌疑人的信任,并顺藤摸瓜查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刘某永在2006年因盗窃电缆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2015年1月,刘某永偶然得知定州贡院文物库房内可能藏有珍贵文物,经多次踩点后,纠集柳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盗窃定州贡院库房文物,后经人介绍将文物以低价卖到陕西省。涉嫌该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远在内蒙、辽宁、陕西、山西等地,犯罪网络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盗墓分子和文物贩子大多独来独往,或者以小团伙形式作案。然而,随着近年来古玩收藏市场火热不衰,相关的文物犯罪活动愈发猖獗,文物犯罪也开始显现规模化趋势,出现了大团伙作案的新情况。2015年5月,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涉文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达175人。
文物犯罪所呈现出的职业化、规模化趋势使得不法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甚至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从近期侦破的文物犯罪案件来看,犯罪嫌疑人看样订货、确定价格、付款交易都通过网上完成,对讲机、夜视望远镜、汽油锯、照明灯、定位仪、氧气罐、防毒面具等作案工具一应俱全,智能化特征十分明显,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王星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