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维修找对人。老年人家中电器坏了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78岁的消费者戴女士投诉说,2015年7月的一天,家里的热水器突然坏了。天气酷热必须马上维修,她女儿在网上查到一个维修电话就报修了,下午4点多来了两位工人,简单问了情况,就开始拆热水器,随机取下一根金属棒,又装进去,同时放进4根像钢笔长短的金属棒,不到半小时就弄好了,然后就开单交款,每根金属棒720元,用了4根2880元,加上工钱开价3100元。戴女士的女儿回家后在网上查询,发现一个热水器也就二三千元左右,4根金属棒要3000元显然是欺骗。
面对诱惑防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
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养老金,多把钱存放在银行,平时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的不多,不知道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动辄20%甚至30%的年化收益意味着随时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结局,或者商家投资的就是虚假项目,为骗钱而圈钱。老年人不擅长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对比和研究,更不了解互联网理财规则。信息主要来自商家的广告和熟人的介绍,抗风险的能力明显不抵年轻人。面对高利率的诱惑,一些老年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将存在银行的养老钱投到互联网金融中。
为了把老年人拉进互联网金融中,有些公司还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或送米、送油等恩惠诱惑,承诺高收益等。老年人在起初尝到甜头后,就放松了警惕不断往里投入,甚至把卖房款也放进去,直到公司出事、老板跑路,才如梦方醒。
济宁市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消费者,购物时要仔细辨认购买的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商标和标识不全的商品,购物要索要和保留好购物发票、快递单据、合同和广告等证据,这是消费维权的重要证据。
对于网络、电视和电话等远程购物形式,老年人应当问清楚商家的具体名称和地址,商品的使用性能、禁忌条款和售后服务渠道,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在消费中遇到被欺骗的情况,要及时报案,向有关部门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