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30 15:03:41
|
查看全部
戳心·原著刘震云重磅加持
武松+杨贵妃+刘邦+叙利亚的孩子=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
“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以前”、“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所有的悲剧都经不起推敲,仔细推敲,一地喜剧”……金句频出的经典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一部扛鼎之作,小说销量高达180万册,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先后翻译成英、德、法等20多种语言,出版后,更是揽获十余项文学类大奖,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此番,刘震云为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亲自操刀编剧,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小说的精神内核与犀利台词,深度探讨普通人婚姻生活的拧巴与纠结。
什么样的一句话,能顶一万句?刘震云从中国古代轶事进行了旁征引博:潘金莲“出轨”血案的导火索,源自11岁卖鸭梨的郓哥,因其相继向武大与武松告密,最终导致“东窗事发”;董卓与吕布同盟时曾一统天下,却因旁人抓住两人“好色”的命脉,最终让貂蝉介入,导致同盟瓦解,扭转方向;赤壁之战更是因诸葛亮的一个“火”字,给历史留下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一句话,足以引发一场血案,扭转历史发展进程,正是刘震云对于“一句顶一万句”的解答,“像这样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最少有五句,但是它不发生在赤壁,它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你我左右,发生在婚姻内外”,刘震云借故喻今,让电影《一部顶一万句》充满了史诗意味。
与此同时,刘震云更是在现场回应了关于“影片情节与王宝强事件相似”的疑问,他正义言辞的表示:“宝强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想再把这件事往他身上扯上去。”他认为,生活中大家关注的是八卦,而艺术作品是直指人心的,影片虽然与生活相似,但侧重点不一样。生活中也许大家关注的是绿帽子,而在艺术的侧重点却是在史诗。为了让现场观众更易于理解,刘震云再度借助古今中外的事件作证,“潘金莲的事件下,武松波澜壮阔的豪情和行为是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唐玄宗因杨贵妃,给儿子李茂戴绿帽子,剧情非常激烈,最后发生了马嵬坡事件,扭转历史发展方向,这个叫史诗”;“刘邦给父亲戴绿帽子,他说是他母亲到山坡割草,跟一条蛇发生关系生下刘邦,这种反转的想象力叫史诗。”除了脑洞大开的史诗解读,刘震云更是以叙利亚的受害的孩子带回到影片中,“在救护车上,小男孩用手抹了一下脸上的血,又把手臂放下来。《一句顶一万句》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她遇到的不是战争,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战争,他抹掉的血的不是脸上的,而是心里的血。”刘震云的解答,引得现场观众陷入沉思。
刘震云作品是影视改编的黄金富矿。《手机》《温故1942》等多部小说被相继搬上银幕,在业内外收获好口碑。而今年刘震云有两部电影作品傍身,前有《我不是潘金莲》,后有《一句顶一万句》,皆由他担任编剧,被称“刘震云年”。有意思的是,两者互为姊妹篇,一个是“想纠正一句话”,一个是“想说一句话”。而《一句顶一万句》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普通人波澜生活的叩问:婚后另一半跟你没话说,忍还是不忍?这既是影片的戏剧核心,更是任何人不可避免、亟需解决的矛盾。在被问到为何两部影片选择在同一年上映时,刘震云笑言,“其实都是阴差阳错和机缘巧合。两部影片都是好片,如果两部影片都看的话,你们就是我的知心好友”,引发现场爆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