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9|回复: 5

如何提升国企班组职工创新能力

发表于 2016-8-31 15:4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创新性,打造创新型企业是每一个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基础单元,其创新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国企班组职工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许多班组职工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5:46:22 | 查看全部
 一是有的企业领导对提升班组技能重视还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也没有完全到位,没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二是有的企业带有传统的管理思想,缺乏“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忽视员工自尊和压制了员工岗位自由发展空间,员工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情绪;三是有的班组缺乏创新气氛,认为上班干活拿工资,创新的事与自己无关;四是有的班组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严重制约着班组职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团队的创建;五是有的员工缺乏创新意识,认为创新劳神费力,创新兴趣不高、思路狭窄;六是有的企业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创新、员工缺乏培训机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直接关系到企业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

  如何提升国企班组职工创新能力,使国企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5:46:31 | 查看全部
第一,在培育创新团队上下功夫。一是要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三方面着手,紧密结合国企生产经营实际,深入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建立完善一套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办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机制。利用企业报纸、内部局域网等媒介,大力宣传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做法、成效,为职工提供一个创新平台,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培养一支创新团队,推动企业将先进技术、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要以劳动竞赛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源,是连通梦想和现实的桥梁,是彰显劳动价值的最好舞台,进而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时时是创新之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王”的理念,端正团队创新态度,增强团队创新意识。三是要以从团队协作创新中取他人长补己短为切入点,在把自己融入团队的同时,善于学习他人的优势、长处,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不断在与大家齐心合力、群策群力的配合中,弥补自身不足,增强自己的创新爆发力,形成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自己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5:46:39 | 查看全部
 第二,在创新方法手段上下功夫。一是要紧密围绕“质量、成本、效率”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五小”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及“师带徒”技能帮扶活动,并对员工的创新改善成果定期评比、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和岗位考评中,作为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同时把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公示与汇编成册,架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提供职工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召开“大力提升班组职工创新能力”理论研讨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班组职工成长心得和创新经验,研究探讨班组职工创新的新思路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劳模、技术尖子、能工巧匠在班组创新过程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作用。三是要定期开展技术革新、科技攻关,提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创新成果交流等活动,开启职工的脑力思维,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四是要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职工,建立完善职工培训机制,举办各种类型的岗位技能培训班,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等帮教计划,提高培训效果和职工创新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5:46:56 | 查看全部
 第三,在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一是要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大力倡导创新发展新理念,通过在企业内网、内部刊物、宣传栏上开辟“创新能手”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在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创新成果,对在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建议、好成果、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及先进集体给予精神激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二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界限,通过“基层推荐、民主评议、党委考核”的方式选拔有一技之长、事业心强的职工,充实到技术和管理岗位,并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个人业绩与其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真正做到“想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职工有平台、有发展、得实惠”,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加大职工原始创新的投入,给班组职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优化员工的创新条件,拓宽职工岗位自由发展空间,使职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柳州机车车辆厂离退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5:47: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