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3|回复: 0

“小政府”服务“大社会”的淄川探索--淄川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创新之路

发表于 2016-9-3 21:28: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从有了礼仪庆典行业商会,半夜迎亲、鞭炮扰民等陋习不见了,百姓纷纷拍手叫好;自从有了机械行业商会,企业享受“四零服务”、抱团发展,行业发展势头猛进;自从有了城际救援队,安保协作、溺水救援、老人护理等爱心公益随时上演,传递满满的正能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淄川服装城、淄川建材城……自古以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就商贾云集。近年来,在社会变革和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淄川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走出了一条具有淄川特色的社会组织建设创新之路。目前,全区社会团体组织达到300余个,从业人员近万人,涉及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教育培训类、工商经济类及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等方方面面。
因势利导,社团组织茁壮成长
当社会组织的嫩芽刚刚萌发、零星的崭露头角之际,淄川区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敏锐地关注到这一新生事物。区委常委会上一锤定音: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应是未来社会治理与服务的主力,我们迫切需要找准对策,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打造有利社会组织成长的环境,营造出一方有序发展的沃土。
成立容易、发展难。大多数社会组织在诞生之初,都面临着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服务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此,淄川区因势利导,围绕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积极搭建平台、突出培育提升、提供政策机制保障等举措,倡树同行是朋友、是亲家的理念,有效激发活力,助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并努力“开疆拓土”,扩大覆盖面。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商会不断发展壮大,长期坚持‘上门送服务、出门找差距、进门查问题’的理念,通过参观学习、提供‘四零’服务等,依托商会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淄博市机械行业商会会长、全国科技装备行业商会副会长高玲说。
机械制造是淄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淄川区机械行业商会自成立以来,面对管理松散,技术落后的会员现状,先后组织近两百名会员踏出国门,赴德国、美国、法国以及上海、杭州、港澳台等先进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组织3000多人次参加生产现场“6S”与精益管理、企业品牌战略、现代营销等培训班;与德国机械协会、德中友好协会、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会员企业拓展了供销平台。正因如此,机械商会由开始的50多家企业的淄川区商会,发展成为拥有260余家会员的淄博市机械商会,真正成为淄博市机械行业的领军者。今年七月份,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交易基地正式在淄川区揭牌落地。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2007年到现在,淄川钢材流通行业商会、建陶行业商会、化工医药行业商会、机械行业商会、婚庆礼仪庆典业商会、服装城商会、女企业家商会、水泥行业商会等组织相继成立。会员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礼仪庆典商会从开始的40多家会员单位,发展成为现如今的130余家;钢材商会从30多家会员企业,发展到近90家会员企业,成为淄博市钢材商会。2012年,淄川区还积极响应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倡议,认真探讨富二代年轻人如何顺利完成接班问题,率先在全市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商会,行业发展到哪里,商会就建在哪里。目前,已对耐火材料行业、新材料、矿泉水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展开了调研,正在酝酿商会组织的筹建工作。
惠及百姓,社团活动硕果累累
“结婚本是喜事,可以前黑夜两三点放鞭炮,影响人休息。现在七八点举行婚礼,这多好啊,既喜庆又不扰民。”一位正在山水缘小区参加婚礼的居民深有感慨地说。
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近年来,凌晨结婚、鞭炮扰民让淄川百姓有苦难言。淄川区礼仪庆典行业商会从每一场婚礼着手,主动与事主沟通协商,通过查时辰等,引导改变半夜迎亲、大量燃放爆竹等扰民陋习,倡导餐桌文明光盘行动,促进了世风好转,让添人进口的喜事真正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乐事。而这只是淄川区社会组织惠民的一个缩影。
随着淄川区各社会组织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日渐提升,它们做出了许多让老百姓拍手叫好、让社会各界为之点赞的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鲜活能量。
淄川区钢材行业商会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抱团发展,统一进货,减少采购成本,相互配套营销,共享销售源,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寻求转型发展途径与良策;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全省第一家行业商会党支部率先建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这里熠熠生辉。
机械行业商会率先在全省五金机电系统实施“物资超市”进企业的经营模式,实行企业零库存、资金零占用、采购零费用和质量零风险的“四零服务”,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互惠共赢。
淄川区水泥、建陶行业发达,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淄川区曾出台政策,对水泥、建陶等行业进行限期整改。面对部分企业对环保政策不理解的状况,水泥行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各会员企业自我限产,仅2014、2015年就关停限产150天,不仅还淄川大地一片碧水蓝天,还保护了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淄博市城际救援队先后在白石洞景区成功搜救走失老人、在留仙湖打捞溺水妇女、在齐长城风景区成功营救迷路游客;顺利完成2015年齐文化节等安保任务,凭借及时、到位、认真的服务,赢得了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这样的惠民事例数不胜数。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它的创新性思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接地气发展,为引领民间新风尚贡献了力量;柔性约束,为政企沟通搭建了更好的桥梁……
展望未来,淄川模式任重道远
目前,一个满蕴希望的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的淄川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正式成立。它将普及公益理念,打造淄川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教育培训类、工商经济类及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的基地,更多的社会组织将从这里孵化、腾飞。
在这里,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新模式,成立电梯行业协会,维护淄川全区5000余部电梯的运行管理;成立物业管理协会,站在中立的立场,解决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为居民提供免费疏通下水道、水电维修等服务,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参与社会治理,汇聚起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如今,300多个社会组织在淄川大地崛起,如同三百多个枢纽坐落在淄川城乡大地,它们传递着正能量,勾连着淄川各个产业发展的血脉;它们上通下达,让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更顺畅;它们播撒温暖,让社会更和谐、城市更美好。
在2015年全国县级工商联主席培训班上,淄川区做典型发言……现如今,淄川的社团组织建设已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经验之路。“我们将以争创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为契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扶助社会团体组织健康发展,尽可能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需求,将淄川打造成社会组织的孵化区、党的建设的创新区和公益事业的示范区,真正让其惠利百姓、服务社会。”淄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月东说。
闫盛霆 仇慧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