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路、那人……
曹正方
十几年前,石花岭是个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的山旮旯。二姐嫁到石花岭的当天,姐夫村里的十几个青壮年吹着喇叭,敲打着锣鼓,硬硬用轿子把二姐抬到石花岭的。
在我的印象中,石花岭是“落后”的代名词。虽然石花岭山清水秀,俨然世外桃源。但是很少黄花闺女愿意做石花岭的媳妇。二姐至今还说,要不是姐夫人品好,裁缝手艺高,我才不去呢。
二姐嫁到石花岭第二年的冬天,怀有九个多月身孕的二姐半夜肚子突然疼痛起来。伯母知道二姐要生娃娃了,赶紧让姐夫下山去请接生婆。
一个小时之后,姐夫终于赶回来了。他身上披着一层雪,头上冒着热气,气喘吁吁地说:“娘,黄医生走亲戚没有回家。”
伯母心急如焚:“快去叫人啊,赶紧送翠花(二姐)去医院!”
一刻钟时间,石花岭的男丁纷纷赶过来,他们搬来竹床,翻面倒转,在竹床反面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把二姐放到里面,然后盖上被窝捂紧上路。石花岭的村民就是这样团结和淳朴,只要哪家有困难,全村就奋力帮助。
村民们每走几步,二姐痛得就大喊几次。姐夫、伯母就在二姐的身边安慰:“翠花,忍一忍,快到医院了。挺住!快到了……”
他们就这样摸黑踏着山路,抬着竹床,艰难地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
等到姐夫他们赶到乡卫生院时,二姐已昏迷不醒。经过医生奋力抢救,二姐终于苏醒过来。可二姐肚子里的胎儿永远不能再动弹了!
身强力壮的姐夫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狠狠地撞击着自己的头,失声痛哭。
五年后,石花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县领导考察石花岭之后,决定在石花岭招商引资,搞旅游开发区。不久,石花岭的山路通了,塔建了,亭子也做了……石花岭村一些有远见的村民有的安装了几千元一部的电话,买了拖拉机跑运输。
这一年,二姐怀上了第二胎。正是“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的季节,二姐一家到田里干农活去了,只有二姐在家。真是凑巧,隔壁的邻居到二姐家借东西,看到二姐脸色惨白,虚汗淋漓,疼痛不已,立即跑到村里开拖拉机的黑皮怪家去打报警电话——“120”。
经过一段山路的颠簸,二姐呻吟不断,疼痛不已。由于赢得了宝贵时间,二姐很快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医院妇产科主任告诉姐夫,由于二姐很胖,为了确保大人和胎儿的安全,立即要进行剖腹产,并拿来家属担保单让姐夫签字。姐夫无奈地说:“只要大人和婴儿平安,也只有这样了。”说完哆嗦着手签了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伯母和姐夫的家人在焦急地等待着。
晚上八点钟,妇产科的门终于开了。医生高兴地向姐夫一家报喜,大人和婴儿化险为夷了。并祝贺姐夫高升做爸爸了。姐夫激动地紧紧地握着医生的手,一连说了几遍谢谢……
外甥女做满月的时候,姐夫给外甥女取了个很俗气的名字,叫幸福。
一晃10年过去了。
今年暑假期间,二姐和外甥女到我家来玩。小学毕业的外甥女幸福欣喜地告诉我,如今石花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花岭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石花岭已经成为了旅游区,家家户户忙着做生意。有的经营旅社、开酒店,有的卖土产,有的聘为旅游区临时绿化、清洁员……
二姐告诉我,自从“二胎政策”放开之后,她就响应党的号召怀上了二胎,预产期是10月初。她说,如果是“十一”这天剖腹产的话,我就给小毛头取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