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情温暖人心 用爱照亮未来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齐齐哈尔建华公司锻压厂为员工送温暖纪实
王云龙 郑锐
冬季的阳光多少有些冷冷的味道,但是今年冬季的阳光,在李莹莹23岁的生命里,却从未有过的明亮、温暖。
今年7月份,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后,李莹莹进入了爸爸生前所在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齐齐哈尔建华公司锻压厂热冲工段,在今年进厂的20多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她是唯一的一个大专生。
获此特殊照顾,是因为在背后有一双双爱心之手在帮助她。李莹莹是个可怜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得了精神病,没有收入还要常年吃药看病,而爸爸的单位当年正处在低谷,三口人一直艰难生存着。2000年,更大的不幸袭击了这个家庭,在锻压厂热冲工段当工人的父亲李双东得了胃癌,转年李莹莹刚好考上二厂二中,马上要上高中却没有钱读书的她感觉绝望笼罩了自己。锻压厂的领导得知后,赶到了李莹莹家,劝说她回到建华厂中学读高中,并到二厂二中帮助她转出了学籍,帮助她交上了所有的费用。3年多父亲看病治疗,把家里仅有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工厂承担了李莹莹在高中所有的学习费用,使李莹莹无忧地走过了高中。
2004年高考前夕父亲去世了,从此后,没有爸爸的李莹莹成了锻压厂的孩子,工厂领导换了一届届,爱心接力也传了一棒棒,对李莹莹的关爱从未断过。
有一次,因为家里没钱被断了电,工厂领导马上赶到李家协调把电接上,当听说家里没有钱交房租和热费时,他们的资助名细中又多出了几百元。今年大学毕业后,由于要照顾母亲,李莹莹回到了齐市。没有经济收入的母子俩生活陷入了困境。看着孤单无靠的李莹莹,锻压厂的领导找到了公司反映情况,最后,公司同意破例接收李莹莹。现在,李莹莹每天在爸爸曾经的岗位上工作着,依然享受着厂里叔叔阿姨的照顾,她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温暖的阳光不只洒在李莹莹一个人的身上。磷化工段酸洗工张华山的儿子2003年得了大脑生殖细胞瘤,患有冠心病的爱人没有工作,面对着3万多元的手术费,夫妻俩相对而哭。困境中,锻压厂的干部职工伸手相帮,工厂借款5000元,大家捐款4000余元,又向全公司发出了捐款倡议书,短短3天时间,共为张华山捐款1万余元。2003年3月7日,怀揣着工厂和同事们2万多元的爱心款,张华山带着儿子到北京做了手术。由于手术及时,张华山儿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在锻压厂,像这样的爱心故事发生了太多。在工厂的思想政治工作记录本上,记者看到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去年热线工人冬季生产工房寒冷,全体党员和干部捐献棉衣共56件,热线工人感到了温暖;2006年“七一”前,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特困员工捐款,陶玉春爱人因骨折住院送去830元,崔跃文患脑瘤、爱人车祸送500元,鲁思清爱人患胃癌送去500元。热线工段任雪松爱人在俄罗斯脊柱摔伤,工段同事和工厂领导共捐2350元……
小困难不出工段,大困难找分厂。锻压厂还建立了三级互助、扶助、资助机制,为全厂 158人中的每个困难职工都设立了档案,定期走访、关怀、扶助困难职工;在家庭突发重大情况、危重病人救治、孩子上学没学费等情况时给与借款资助帮扶。为了最大限度地急困难职工所急,帮困难职工所需,锻压厂各工段还成立了互助基金,每个人每月最少拿出5元钱放入基金中,谁有急需,就可以登记取用,等有钱的时候再还回去,帮助另一些急需的人。张华山每年都要到互助基金取5、6次钱给儿子买药,还有一些困难职工拮据时借钱买煤。
众手相帮,人心凝聚。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关心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已经成为了锻压厂多年的一种习惯和责任,上至工厂领导,下至普通工人,每个人不仅在心中根植了“有困难大家帮”的理念,也把它付诸于行动之中。(11月19日,锻压厂领导与李莹莹在生产线上亲切交谈。王云龙 摄)
齐齐哈尔市25号信箱 王云龙 161006
建华公司宣传部审稿人:张雅玉 (0452)2651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