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怎么说呢,2009?
孙思华
孙思华忒优秀了!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十几家报刊给我的评价。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年的庆祝活动精彩纷呈,上至《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国家级大报刊,小至企业报刊都使出浑身解数大张旗鼓地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征文诸如此类的大奖赛,林林总总,铺天盖地。我吧,艺术细胞不全,只能择其一二参加,重在参与嘛。
说来话长。我对参加征文比赛一向踌躇满志,自初中一年级自今,已获得包括《山东文学》孔子金像奖、梁斌文学奖、日本大使馆征文一等奖在内的二等奖以上的奖项已逾200项(三等奖以下的很少),获奖证书、奖杯塞满橱子。能获得诸多奖项,最主要的一点是我认真分析征文启事中的每项要求,着力在新、特、高、实、活、精上多动脑子——新即创新,它要求文字的立意、角度、手法、语言等都有别于常见的征文。举个例子,我在参加韩国大使馆举办的“我心目中的韩国”征文大赛中,选取了韩国的几个名胜详写,对韩国的概况略写;插入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先记叙后抒情,调用拟人、通感、排比等多种手段使人渐入佳境,使得这篇散文获得了特等奖并作为唯一获奖者应邀赴韩参加颁奖典礼和访问。
因了上面的写作经验,我在着手写作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时,也多从上述考虑下笔,先后参加了20多个比赛,但时至2010年元旦,只在《中国监察》杂志举办的“祖国颂”征文大赛等活动中获得13个优秀奖!真是邪门了!当时我真的懒得拆桌上的大信封了。
文图并茂,两翼齐飞,这是中国报界元老级人物邵华泽先生的教导。遵循他的指点,我参加了中国摄协、省市级摄影比赛,10寸大片和精刻光盘寄出去不少,但年终一算,也都是清一色的优秀奖,比如中国摄协与《中国税务报》合办的“税收、民生、发展”摄影大赛优秀奖,国家林业局“生态的足迹”摄影大赛优秀奖,香港中华摄影协会优秀奖……
文字和摄影是我的两把刷子,而且都是全一色的优秀奖,到底是主办单位怎么了,还是我怎么了?!
我不愿意找客观原因,因为世界太复杂,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我无力改变。那就追究自己的责任吧!细细想来,由于我自身原因失利的方面竟有十几个!比如,一家全国性大报举办60年征文,我写的是电视机变化的稿件——这种司空见惯的物什好写但写好不易,角度好找但找好不易,语言好说但说好不易,稿件好寄但发表不易,发表容易但获奖不易,获奖容易但获大奖不易……文章倒是发表了,还被4家网络转载,但获奖名单一登,18个人中有12个是耳熟能详的名家!这说明什么问题?……角度对了,但选择的参赛媒体不对,倘若点到省市级的赛事,何愁无奖?所以说,参加此类征文,就我20多年的经验教训来说,不获奖或获低奖的内因如后:一是内容不新;二是表达不够,包括方式、语言;三是详略不当,不该说的说过了头,应该详写的文字少;四是文风陈腐,清新之风太少;五是语句含糊,有的文字摸棱两可,有的数字不是确指;六是语法、逻辑上有错误,有违反同一律、排中律的地方;七是借用太多,有向人显摆自己博学之嫌;八是一稿多发或涉嫌抄袭;九是投寄或点发稿件较晚,同样内容的文章早就成范文了;十是通联方式不全,致使有的责编想找你核实一下有关内容,但总是但联系不上,人家只好放弃了……
自身存在的问题忒多,我想找上20条,所以这篇短文到此搁浅了……
2010年元旦刚过,又是单位分房、开总结会,又是我到外地学习……一大摊子事之后,十几天转瞬息!等我怀着刚平静的心情回到办公室后,看到桌子上有几个大信封:我的摄影作品获得《联合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书画摄影大赛的最佳摄影奖!少顷,《关爱》杂志社打来电话:“您的征文获国庆60年征文一等奖,奖品是50万元……”他咳嗽了几声,“……50万元的家庭财产……”他又咳,“……家庭财产保险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