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7|回复: 12

【今日快评】“孝老假”要来了!常回家看看能成现实吗?

发表于 2016-9-5 11:44: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今年以来,包括河南、安徽、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在设置或拟设置专门假期,让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对于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这样的休假制度来的正是时候,但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孝老假”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变成“纸上福利”也引发讨论。对此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49:06 | 查看全部
新闻背景

“孝老假”别又成“纸上福利”
8月31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皖江晚报》9月2日)

古有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道德的国家,尊老已深入人们浅意识中。但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独守“空巢”的老人一旦配偶去世,就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老年人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孝顺作为重要的中国家庭美德,不应因子女生存艰辛而弃如敝屣。然而探亲假也是一年一次,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无法达到“孝老”的目的,有时探亲假只是法律条文上的摆设不能落到实处。北京提出的“孝老假”让人感觉有点像“纸上福利”。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迅猛,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而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常回家看看”入法,应该承认,这样的初衷是美好的,观点也许并不至于有错,但这样的法律规定在形式上或许确有将道德法律化的嫌疑,尤其是,当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在大多情况下都难免形同虚设――因为,倘若果真是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强制子女回家,老人实际也很难从子女敷衍式的无奈回家中获得快乐若单位又不允许休探亲假,这又将是怎样的法律和道德尴尬?

如今,作为晚辈的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坎里,然而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虽然给老人赡养费,聘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在对立法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议论之外,面对面对“孝老”写进政策,还有一种常见的抱怨,那就是: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时间回家。于是紧接着又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发泄一通。这是说的假话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常年疲于为生计奔波,陪伴父母甚至成为一种奢望。

文件规定子女要“孝老”,从政策本身来看,严格地说,不够规范,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回家孝老”就不可避免与单位规定冲突,于是准不准探亲假成了矛盾点。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规定,要明确违规者的法律责任,如果做不到“孝老”,享受不到“孝老假”,就要承担相对应的处罚。然而,如何界定“孝老”?规划里并未作出一年回家几次的规定,也没有相对应的处罚,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想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因为没有案由而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但如何判决呢?有什么法律明确依据呢?毕竟不“孝老”只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若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就要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条文,否则只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了,又是司法调解,又是行政督促!

笔者认为,将一些道德层面上的东西用政策强制执行,有孛情理!政策是严肃的,将“孝老假”写进政策里面,必须需要细化明确,要考虑探亲假的因素,不然就不要将不具有操作性的说法写进去,那只能是政策条文上游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且即使实施也有难度,子女在国外的,如何“孝老”呢?

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并着手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而不能仅靠法律规定老人们的子女“孝老”,这样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也不名副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15:19:39 | 查看全部
应该成观实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17:38:28 | 查看全部
希望不要成为“纸上福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17:38:38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19:53:02 | 查看全部
希望变成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1:33:39 | 查看全部
有想法也是进步,或许20年后就能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08:47:27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平老师带来分享,问好辛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08:48:41 | 查看全部
将“孝老假”写进政策里面,必须需要细化明确,要考虑探亲假的因素,不然就不要将不具有操作性的说法写进去,那只能是政策条文上游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08:49:19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精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