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来,重庆丰都县城的人们纷纷议论着这样一件事:位于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当着1200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有人认为,该校长纯属作秀;有人觉得,校长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值得称道。(1月19日《重庆晚报》)
显然,对于星火学校校长在全校家长会上当着1200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这件事,由于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自然也就会出现不同的争议。
“称道者”的观点认为,校长下跪为母亲洗脚,比简单地说教生动、感人。这对母子不是在演戏,他们只是把生活中感人的一面让更多的人得以见识,从而深受启发,这正是为人师表的真正体现,并非有作秀之嫌。用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的话说,郑校长用自己的经历、言行作为一种榜样,也是可取的,值得肯定。是不是作秀不说,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举动,正确的方向。作为社会,在教育方式上不要过于挑剔、吹毛求疵,应多给予更多鼓励、支持。
“作秀者”的观点认为,郑校长的举动太夸张了,为母亲下跪洗脚给人有点沽名钓誉的感觉,除了赚取眼球炒作自己和学校外,指望一场为母亲洗脚的表演唤起孩子感恩的心,也似乎太简单了。78岁的张林华大爷说,郑天云在考虑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时候,不知想到过母亲的感受没,寒风中,让母亲在众目睽睽下,坐着让你洗脚,当心让老人伤了身体又伤了心。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笔者不想作更多的评说。不过在笔者看来,郑校长下跪为母亲洗脚的出发点和动机虽然是好的,是针对时下的学生“感恩的心太淡薄了!”、“他们有父母孝敬不知道珍惜!”所采取的现场示范教育做法,但如果分析起来,你就会发现,郑校长的做法其实也不可取。正如一位叫一片痴心的网友所言,培养学生感恩没错,但又何必校长下跪,要母亲冒寒风登台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科学持续地落实德育工作,一样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感恩。
何况,教育学生孝敬和感恩父母亲,的确不是下几次跪为母亲洗脚那么简单,不仅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在合适的时间、以及恰当的地点和正当其时的场合才能奏效,而且更需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正确的教育内容。比如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打牢“孝”的意识,就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孝道观,使之全面准确地理解“孝”的意义,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思想上打牢珍惜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显然,郑校长下跪为母亲洗脚,把用于教育三岁孩童的简单做法,用在教育初中生和家长身上,就让人感到太简单化了,况且,郑校长下跪为母亲洗脚选择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方式方法,也都不见得那么恰当、那么合适、那么其时,那么讲究,这就难怪有人认为是作秀了。况且,用下跪为母亲洗脚的做法,教育已经具有相当理解能力的初中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实在是有点太小儿科了,因为初中学生层次的父母都还年轻,他们也不需要孩子下跪为他们洗脚,他们需要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父母争光,这才是初中学生最应该懂得的“孝”道理。
至于郑校长下跪为母亲洗脚,是源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把对父亲的愧疚转化成对母亲张芳的孝敬,的确让人感动,但是,感动之余也让人不解,既然郑校长如此孝敬母亲,比如,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就把母亲带到哪里去,使老人事实上成了自己的保姆——成天伺候他的生活,每天总是等到深夜10点,郑天云回家才一起吃晚饭。那么,郑校长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能两全其美的孝敬母亲的办法,比如,“怜母为何不丈夫”?何不为母亲张罗着再找一个老伴,让她老来有伴,既能满足母亲的精神需求,也能让自己腾出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工作上,这样,不是更能体现郑校长的孝心吗?
至此,笔者想说,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家庭状况和背景,决定了每个人要有不同的家庭孝道取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孝”意识和感恩意识,不能让学生片面理解就是像郑校长那样下跪为母亲洗脚,关健在于要让学生懂得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懂得为父母争光,努力做好学生、好孩子,这才是郑校长教育学生感恩之心的育人之道,否则,单纯用下跪为母亲洗脚的做法,弄不好还会把“孝经”念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