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老年人的旅游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这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2016年1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经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应该看到,尽管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相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扩大,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消费的市场尤其是旅游市场却显得相对滞后。
9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将正式实施。《规范》对旅游产品、旅游者招徕、团队计划的落实、接待服务、后续服务等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特征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其中包括包机、包船、旅游专列和100人以上的老年旅游团应配备随团医生服务;应针对老年旅游者的特殊需求做好各项物质准备,备有老花镜、放大镜等老年人常用物品;连续游览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整个行程应节奏舒缓,连续乘坐汽车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每个景点应安排充裕的游览时间等。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老年旅游者数量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驴妈妈旅行网”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广州、北京均有大量50岁以上游客出行需求,除常规出境游外,乘邮轮旅游的人数涨幅明显,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定制游组织的东非肯尼亚摄影之旅、东欧探险之旅等。但与目前老年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现有针对老年旅游者的旅游服务还存在诸如服务的专业性不强、老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应该看到,尽管针对《规范》有不同的声音,但总体上业界对《规范》的欢迎还是多过抵触的。因为有标准远比没有好,可以更好地引领老年旅游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笔者认为,《规范》在正式实施后,以下两点应值得注意。
一是要以人为本。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服务业,各旅行社不断提高服务是其根本职责,而作为新业态的一种,老年人旅游更应该被置于顶端。笔者阅读 《规范》发现,《规范》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规范》中有很多“应”与“不应”,“宜”与“不宜”等规定,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规范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是作为一个行业性推荐标准出台的,不具有强制性,这就更要求各个旅行社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为一旦旅行社与游客发生纠纷,法院一定是会依据《规范》来判决的,不会因为其是“推荐性”标准而不引用,否则,《规范》也就没有出台的必要了。
二是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是年轻时吃过苦的,生活比较节俭,舍不得花钱。这就决定了许多老年人对旅行社的报价比较敏感,从内心来讲比较倾向于那些报价比较低而又吹嘘得比较厉害的旅行社,而各个旅行社如果严格按照《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其成本必然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价格是没有办法支撑的。而《规范》却又是作为一个行业性推荐标准出台的,没有强制性,这样一来,如果旅行社的违规成本很低、或者没有成本的话,自然会出现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总之,老年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新业态,其发展潜力巨大。《规范》的制定,一方面,对老年旅游市场来说,必然会形成促进市场繁荣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为老年人出游撑起“保护伞”,同时,对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和服务内容、提高旅行社行业的服务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