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得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童话题材其实非常好找,从每天的报纸上,就能找出不少来呢。但是,也许,还会有一类作家,每天也能从报纸上找到很多素材,没准成果甚至要多过郑渊洁。窃以为,那就是写恐怖小说的人。虽说现在媒体上的新闻让人匪夷所思的很多,可让人既惊且怒随后又觉得毛骨悚然的新闻也不少。1月16日,来自《扬子晚报》的一条新闻就让不少读者有了这般感受。
南京西善桥至赛虹桥之间的一段秦淮河分支因为施工被截断,水体被染成红色,腥臭刺鼻。调查发现,沿岸动物屠宰作坊通过隐蔽的排污管,将血水直接排入河中。环保局对南河变成“红河”感到震惊,开始调查取证。
看了这条消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和当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一样震惊。“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此时此刻,真的成了绝唱。印象中,桨声灯影里,秦淮河是流着脂粉酒香的河,是淌着情爱欢歌的河,是何等风雅何等旖旎的一条河。而今,它成了一条血河,一条腥臭无比的河。这种对比,不由得人不惊悚。若是再有文学家将其收入自己的作品,估计也只能是鬼故事、恐怖小说或是刑侦文学了吧?
秦淮河是如何变成案发现场的?专管的环保局居然不知道。不得不知道之后,才开始震惊,才开始取证。查查往日新闻我们也许就找到答案。一年零两个月以前,南京刚刚因整治秦淮河获颁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可是2005年、2006年都有新闻告诉我们:《外秦淮河再次遭大规模污染 政府曾投30多亿进行整治》、《南京工厂排污水外秦淮河被染成红色 让渔民失业》、《南京外秦淮河黑水横流 城市化污染愈演愈烈》。相互矛盾的新闻,让我们不得对无神论的人生观产生怀疑:若非河中有妖,各种颜色的水收放自如,而且特别会配合当地政府的需要,秦淮河的水怎么会一霎儿清、一霎儿红、一霎儿黑呢?专管环保的公务员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做环保监测和评估,他们怎么会在红河水的相片都在媒体刊发了、血水的来源也被曝光之后,才开始“震惊”呢?
仔细想来,如若各地的环保局,都如南京的环保局般行事,那么,如此恐怖甚至更加恐怖的事情可能还会不断发生。降妖除害的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成为帮凶,后果只能是妖孽横行,民不聊生。如今的血流成河只能造成感官层面的惊悚,但真正让人恐惧甚至绝望的,是对血流成河的无视和放任,更是对血流成河的现实的无耻粉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