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着眼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如何才能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笔者认为需要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化解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但在传统文化中也保留了一些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对当代党员干部阅读经典著作有着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国传统教育鼓励“学而优则仕”,基于科举制度的阅读主要目的就是应试,这种思维惯性至今还存在。再如,当前“官本位”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对权力的追求、对职位晋升的渴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攻关或应酬时间远多于阅读时间。为此,我们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引导党员干部摒弃错误观念,跳出思想误区,激发阅读兴趣,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文化心理前提。
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制约。市场经济体制在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此背景下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有所抬头。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来说,追求最大利益成为其首先关注的问题,而阅读经典著作以求得理论修养的提升则完全被忽略。而且,即便是一些有一定进取心的人,也往往觉得阅读经典著作的收获是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更易导致阅读无用观念的产生。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树立和奖励能读书、会读书的典型,大兴读书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逐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制约,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社会环境保障。
增强经典著作的解读能力和编译水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相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当今的时代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干部在阅读经典著作时,若无法了解经典著作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只是单纯地从学术角度进行理解,就难以准确理解其内在精要。同时,虽然我国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取得了极大发展和可喜成就,但在一些地域色彩浓厚、理论较为晦涩的地方仍无法直观理解,且容易导致曲解。为此,要在继续提升编译水平的同时,加强经典著作配套读物、通俗读本的编写工作,为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地理解经典著作提供具有历史性、学术性的科学参考,这是提升党员干部经典著作阅读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