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88|回复: 3

[楹联] 【原创】马蹄韵快速入门

发表于 2010-1-21 20:2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马蹄韵快速入门
作者:印象派
    本文仅针对喜好对联的初学者,力求以最简洁精炼易懂的文字来介绍联律、联谱,使初学者一看即明,不再对联律、联谱望而却步。本文不讨论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的问题,初学者应在实践中解决。
    (本文以现代汉语四声发音为基础展开,以下不再注明)
  
    一、基本概念
    【平仄符】:○代表平声,●代表仄声,⊙代表可平可仄。(本文以下采用此方式介绍联律和联谱)
    【马蹄韵】:就像马奔跑的蹄声,两轻两重。在对联中两平两仄交替使用,以使联律韵味十足。马蹄韵是对联的最基础,掌握了马蹄韵才是打开对联殿堂大门的钥匙。
    【联律】:也称韵律、音律。以新华字典为标准,汉字读音1、2声为平,3、4声为仄。这些平仄发音的汉字组合在语言中,便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这就是音律、韵律。在联句组合中表示一种平仄关系,联律是对联艺术所独有的律,与格律诗词中的律可互通,但更加严格,因为对联更讲究的平仄和词性的对仗。
    【正格】;被公认的,普遍运用的联律。本文仅以马蹄韵为标准讲解。马蹄韵正格中还包括“又一体”。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不混淆概念,我把马蹄韵区分为“标准正格”和“正格又一体”。
    以上的基本概念是与本文有关的,其它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做逐步深入时再介绍。
  
    二、马蹄韵正格
     1“标准正格”(七言句联谱)仅有两个句式,分别如下:
    句式1,上联:●●○○○●●(仄起仄收)。
    句式2,上联:○○●●○○●(平起仄收)。
    这就是马蹄韵的联律,律:规律、纪律或者法律。初学者记住这两个“标准正格”并不难。对联中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两条联律,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下文字也都围绕这两条联律展开,你会发现,原来联律联谱是这样的简单,一点即通。以七言句为例,是因为七言句在对联中是最常用的。
    (注:联谱仅以上联为例,下联的平仄关系与上联相反即可互为成对,以下不再注明。)
  
     2“正格又一体” (七言句联谱)分别如下:
    “正格又一体”是在上面两个“标准正格”的基础上变化,主要是从1、3不论而演变来的。
    上联:●●○○○●●  为仄起仄收(标准正格句式1)
    变化:○●○○○●●
    变化:○●●○○●●
    变化:●●●○○●●
    出律:●●●○●●●  孤平且尾三仄犯大忌。并可以看出在(标准正格句式1)中,5位置上的字并非不论,这与格律诗词的律句标准是不一样的。

    上联:○○●●○○●  为平起仄收(标准正格句式2)
    变化:●○●●○○●
    变化:●○○●○○●
    变化:○○○●○○●  此变化形成孤仄,因此最好不用。
    变化:○○●●●○●  由于尾三字是两仄夹一平,读起来不太上口,因此要慎用。  

     3、联律法则
    从以上马蹄韵“标准正格”和“正格又一体”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凡在马蹄韵正格中,只看2、4、6位置的字,极其严格,只能是:“●—○—●○—●—○,平仄一定是交替的,不可变通,不可变化,即所谓二四六分明!不如此一定出律。
      在格律诗词中,人们常常拿1、3、5不论来说事,以致误导于联律!在联律中,有时1、3、5不论是做不到的。联律在七言正格句式一上联中,5位置上的字是一定要论的,不可能变化!否则就是出律。
           A、在“句式1”上下联中,5位置上字的变化结果是怎样呢?请看:
    句式1,上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三仄尾)。
    句式1,下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三平尾)。
    一目了然,上下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都是出律,联之大忌!
           B、在“句式2”上下联中, 5位置上字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请看:
    句式2,上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两仄夹一平,目前尚有争论,应谨慎使用)。
    句式2,下联:●●○○⊙●○  不出律,仅此处可允许变化(包括“句式2三个又一体的下联5位置上字都可变化)。
    结论:1、在联律七言正格中1、3位置上的字不论,只有在“句式2”下联中5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2、八言以上句5位置上的字另当别论。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记住“标准正格”中的“句式1和“句式2”,记住246不变,也就是“”或“”交替。再记住“正格又一体”主要是在“标准正格”的基础上从13不论的变化中而来,这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三、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两条联律
    这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1、【句中平仄】:指在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式1,上联:●●○○○●●(仄起仄收)。
    句式2,上联:○○●●○○●(平起仄收)。
    以上两个句式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即为“句中平仄”。
    【句中平仄】联谱图示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上联(下联与之相反),又一体及变格不计在此图例。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凡四言以上的上联,句中不能少于两个平声字,否则即为“犯孤平”为联之大忌。孤平的出现,是由1、3位置的字不论所造成的,以四言为例请看:
    四言句:○○●●  标准。
    四言句:●○●●  孤平
    怎么办呢?可调整如下:
    四言句:●○○●  2、4不变,依然是平仄交替,1、3同时变。
    依此类推五至七言句,仅在1.3位置求变所出现的句式都是“正格又一体”,且不可能出现孤平、四连平、四连仄、尾三平、尾三仄的失律现象。
    注:“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联谱中的句式皆可相反。
  
     2、【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分句式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式1,上联:●●○○,●●○,○○●●○○●。
    句式2,上联:●○○,●●○○,●●○○○●●。
    以上为对联的分句形式,凡逗号前的一个字和全联最后一个字即为“句脚”。
    【句脚平仄】联谱图示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上联(下联与之相反),又一体及变格不计在此图例。
    一句句脚:●
    二句句脚:○,●
    三句句脚:○,○,●
    四句句脚:●,○,○,●
    五句句脚:●,●,○,○,●
    六句句脚:○,●,●,○,○,●
    七句句脚:○,○,●,●,○,○,●
    八句句脚:●,○,○,●,●,○,○,●
    八句以上者“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有点复杂了吧?其实不然,初学者不必头疼!请看,“七句句脚”之联谱是什么?其实就是“标准正格”中的“句式2”。这个“句式2”你一定是过目不忘的,早就记在心里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再细心观察,上面的联谱从“三句句脚”开始往下至“八句句脚”,各分句句脚是不是都以“○,○,●”来收尾三句,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依此上下类推就可以了。
    对联的形式不像格律诗词那样严格,其字数、分句字数、分句数没有统一的定量标准,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创作。像著名的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全联180字,分句多达近40个。但不论其中分句数有多少,分句字数有多少,各分句都要依据“句中平仄”的联律来配合“句脚平仄”。
  
    四、总结:
    学习对联的格律并不难,只要找到规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本文的关键点在于:
     1、记住马蹄韵的两个句式,即:
    句式1,上联:●●○○○●●(仄起仄收)。
    句式2,上联:○○●●○○●(平起仄收)。
     2、记住2、4、6分明的法则,即:“●—○—●”或“○—●—○”交替。1、3可不论,5未必不论。
     3、熟练掌握“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4、“句脚平仄”是在马蹄韵“句式2”的基础上,不论句数多少,依照尾三句都是“○○●”上下类推而来。   
    5、注意:句式1和2不可混用,也就是说,用句式2下联去对句式1的上联,那一定是出律的,反之亦如此。
    仅此五点,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呀!
   
    五、游离于马蹄韵之外最常用的变格联律:
    (七言句):○○●●○●●(平起仄收)。
                ●●○○●○●(仄起仄收)。
    结论是:此二律不是马蹄韵,属于殊格,较常用,但不可与马蹄韵相提并论。在律诗中这两句是拗句,但不必救抝,因此有人将这两句引用作联律,实战中用此或可增加马蹄韵的灵活性。
   
    六、补充说明:
     1、“马蹄韵”是目前联界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对联韵律,亦是初学者入门的最基础。文中提到的“变格”是游离于马蹄韵之外的另一些对联格律,建议初学者暂时不用接触。
     2、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入门先学律,提高还得靠自身的感悟。常言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吗。
     3、在高难度机巧联中,【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可宽。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入门阶段还是要先把这些基础的联律学得扎扎实实为好,然后再向深度发展。
     4、入门后的关键就是要多多实践,要学的东西还非常多,包括:对仗、词性、技巧、对联的种类、流派等等,不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只是个人体会,不作学术定论,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009-05-01完稿。
                                      2009-11-11修订。


   思考判断题  
    (每题20分共5题100分)

    政府搭台,政策扶贫人心暖
    国民唱戏,国家兴旺日月长
    指出联中出律处,是什么错误?
  
    霜敲露浸岭独傲
    雨打风蚀山自巍
    指出联中尾三字是什么情况?
  
    南海佛山北海道
    此做上联有什么毛病?
  
    陈筝古曲笙箫韵
    冷月繁星天地神
    此对2、4、6分明,1、3、5当论吗?
  
    东方神韵,明珠瑞气,得日月精华,常辉玉宇春秋志
    天地奇葩,瑰宝霓虹,会山川意趣,总沐阳光雨露情
    “句脚平仄”有问题吗?如何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3:13:26 | 查看全部
谢谢董老师的赐稿,简洁明了,对于初学者大有帮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20:17:46 | 查看全部
好贴,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9:54:41 | 查看全部
学习好帖,掌握规律,多出作品,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