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更厉害的是,她能从教学研究转轨到教学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她比一般老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叶莎莎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她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作为带教师父,向明中学数学教师张千明介绍,叶莎莎2007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师从李大潜院士。毕业后,她先在黄浦区教育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因为热爱三尺讲台,2011年,她主动申请调入向明中学任教。
2014年,叶莎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2015年获首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数理组特等奖,获“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陆丽萍:让每个孩子看到并成为他自己
上海市大同中学教师、年级组组长、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
陆丽萍倡导“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文化精神,每接新班,她总是组织学生制订班训、班规、班徽、班歌、个人发展规划,创办班刊、班级微(日)志、班级网站。作为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她用柔韧的臂膀,翻动学子们心灵的波涛;她将平时的琐碎点滴记录化为理性的反思,凝结成20万字左右的教育叙事。
担任理科班班主任,她发现:理科班多是尖子生,一些学生觉得只要一门心思搞竞赛、出成绩就好,对班级活动并不太起劲。她动起了脑筋,设计了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在“班务院”下,设学习、劳动、生活、文体、宣传、纪检等部门,把行政权、立法权、人事权、司法权、活动权和监控权等交给学生,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如每周两次的缤纷自主班会课上,从策划筹备到主持,她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在班上有用处。
高三冲刺前,陆丽萍会带着学生畅游复旦、交大等沪上名校,和校友、教授进行对话。她希望,同学们可以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她还借助专业职业测验量表,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梦想;邀请家长、专家、校友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人寻梦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预览职业前景;在班级宣传栏开辟“理想中的大学”专栏,定期介绍世界或中国名校。“学生离开学校时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分数,更重要的应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陆丽萍说。
陆丽萍坦言,身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资聪颖的孩子,但是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初中时他们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内心有很强的优越感和高智感,在高手如林的新环境中面临着众多的“心理丧失”。她说,当孩子们的“成长导师”,没有秘诀,唯有花时间和他们如朋友般相处,帮助他们发现心中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并成为他自己。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