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凌晨,刘沛上厕所时突然失去知觉,晕倒在地,大约一个小时以后从厕所冻醒。第二天早晨妻子将他送往医院,发现颈椎和右臂骨折。医生说伤情很重,起码要住院一个月,可他第二天就回到学校。他习惯了每天在实验室的生活,离开学生他心不踏实、睡不安稳。校领导心疼,来看望他,从502出去的学生,纷纷打来电话慰问。 |
因为没有私家车,住在城里极不方便,刘沛干脆把“家”安在办公室里。作为“家”的办公室约20多平方米,一进门是锅碗灶具,两边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单人床,三个书架摆满各种书籍资料,办公桌上堆得满满的。在屋里走动要小心翼翼。 |
刘沛不但把青春热血奉献给了他心爱的学生和事业,甚至把女儿的前程也赌了进去。2006年,女儿刘中天考入西安某中学,刘沛把15岁的女儿只身放在西安,自己一心扑在教学上,一学期见孩子一面。2010年高考前,他依然在502忙碌着。有人说他对孩子不负责任,他却说:“孩子总要学会自己长大,我要是在她身上花的心血多了,必然在学生身上花得少了。” |
坚持理想、淡泊名利的502精神 |
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刘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竞赛活动,他自己亲自组织训练,带队比赛。2005年以来,刘沛和他的团队先后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比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并且取得骄人成绩。 |
比赛仅仅是一个平台,实验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工科学生至关重要。刘沛经常给学生说:“有机会动手,比单纯看书要好得多。” |
在刘老师的感召下,学生们也付出了艰苦努力。电信工程专业081班胡楠回顾训练的情景时说,502的夜晚长期灯火通明,他曾熬到一星期不脱鞋袜,等到选拔赛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大睡一天。从报名到比赛结束记不清熬了多少通宵。创新实验室的通宵被人称为“502现象”。 |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沛和他的团队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4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2006年,在“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比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8年、2010年,在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中获得赛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个;2011年,在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中囊括全国总决赛3个一等奖。 |
一个人为了一件事,一次比赛,坚持一年半载,不足为奇,一般人也能做到;坚持数十年,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更让人佩服的是,刘沛在502辅导学生是不计工作量、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 |
在陕西理工学院举行的“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表彰会上,一等奖获得者陈波、杨启帆等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
我们的收获是和502创新实验室分不开的。第一是信念。我们起步没有“985”“211”院校好,实验室条件没有人家优越。起初在搭车硬件时,别人买现成的集成模块,而我们自己动手一个电阻一个电容搭建起来的。别人干到晚上,那我们就熬通宵。第二是坚持。我们的传感器放大电路做了一个月都没有定型,花好几天时间才搭好的电路就是不能正常工作,那时的心情既焦急又无奈,几次都想放弃了,但在队友的鼓励下我们反复试验,最终找到了我们想要的NE5523P,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下去的信念。第三是严谨科学的态度。刘沛老师说:“我们搞科学的人不能用应该、差不多、大概这样的话来回答问题,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严格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东西,计算机才能按照你的想法走,巧合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 |
我们要特别感谢502的刘沛、何勉、马帅旗、杨章勇等老师,他们不仅给我们知识,也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