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量固本、创新插翅
质量是生存,创新是发展。进入新常态,追求新发展,不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更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发展质量,包括企业生产质量、人才素质、政府执政能力等各方面,都要从质量出发,做实做强。当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是高质量的,创新自然而然产生。而创新涌动反过来又加快质量提升,推动生产力发展。
“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中创新是核心要素,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珠海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科技素质,加快产业创新,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
三、突出标准的核心作用
标准决定质量。没有标准,质量无法衡量。“大质量”包涵诸多要素,其中标准是核心。大标准支撑大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和未来竞争的主导权。要全面参与各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将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抢占市场话语权,引领行业发展,树立中国质量品牌。围绕建立先进标准体系,全面加强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工作,加快完善有利于大质量工作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四、建设质量强市
珠海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定位“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着力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2014年珠海出台了建设质量强市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强市办牵头,34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量强市工作架构,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打造城市质量文化,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围绕建设质量强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构建产业发展大质量格局。要形成更加合理的供给结构体系,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当前,珠海正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质量工作经验,用“大质量”观念引领城市发展新模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将质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另一方面,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构建产业发展大质量格局,出台《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推动质量强市上升为珠海城市发展核心战略。
作者系珠海市副市长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