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3

常问自己“最缺什么”

发表于 2016-9-13 11:31: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重读古文《冯谖客孟尝君》,细细品味而有一番感悟。
  孟尝君拿出账本问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帮我到薛地收债?冯谖自告奋勇地领受了任务。辞行时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赶到薛地,冯谖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后,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当场烧掉。后来,面对诘问,冯谖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在“视吾家所寡有者”的认识方面,冯谖与孟尝君显然存在着分歧。仔细推究,孟尝君只停留于器物层面,而冯谖已经跳出了物质局限。他从孟尝君作为臣子的身份着眼,看到了为政潜在的风险,提前为其作了修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手法充满智慧。一年后,孟尝君遭到齐王的排斥,只好到自己管辖的薛地暂住,在前往的路途上,薛地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百里迎接。孟尝君见此情景,非常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不但清楚自己拥有什么,更要明白自己最缺的是什么,对“寡有者”进行及时弥补,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实际上,一个人“最缺”的往往因时因地并不相同,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东西,也包括精神、健康、品质、能力、知识、修养等看不见的财富。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所缺,并进行有效填补,或许是检验一个人自省能力的一种参照。多从自己的身份与角色出发,多观照实际,常常考量自己欠缺什么,缺则补之、少则增之,才能让自己不断收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成长。
  发现自己的“最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从现实来看,在这方面犯糊涂甚至完全麻木的人,绝不在少数。一些人吃穿用度早已不愁,却以为仍然“最缺”,来者不拒,多贪多占,乃至拥有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钞票,豪宅里塞满金银珠宝、名烟名酒。回看近年来被党纪国法严惩的贪官污吏,从一开始似乎便忘了问自己“最缺什么”,或是从根本上就找错了方向。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最缺的党性修养、责任使命感、奉献精神等方面,而是在自己最不缺的物质方面肆意搜罗、贪得无厌。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扭曲的,也注定是可悲的。
  试问,谁不愿意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然而,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来托举。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但只要学会遇事反求诸己,常问问自己最缺的东西是什么,矢志补齐最薄弱的那块短板,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让自我保持协调发展的态势,从而更趋近心中的“完美”。

      来自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09:09:50 | 查看全部
争取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09:10:20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吴小平) 的帖子

感谢吴老师对专页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09:10:39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吴小平) 的帖子

问好!周三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