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是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回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基于利益出现的社会组织与群体,产生了多元利益诉求。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不得不面临多元社会利益诉求,并回应该诉求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基层党组织从党的领导以及执政的高度来发挥服务功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进而实现党执政的宗旨与目标。同时,基层党组织应适应当前多元利益格局,实现工作重心的前移,回应群众利益整体诉求,积极服务群众,确立基层党组织治理权威,实现善治的目标②。
二是社会整合能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尚在完善中。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中参与“社会人”事务处理,这势必增加治理成本,削弱社会治理效能,影响了党与政府的权威。与此同时,政党具有社会整合能力,针对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政党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实现社会整合,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所以,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去探索,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利用当前建立的纵向体系完成对社会横向结构的整合,将关系到社会治理、党建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组织,让这些元素呈现出化学效应、聚合效应,基层党组织提供指导与方向,在相关要素的自主行动下,各类社会力量逐渐汇聚成整体,确保社会动态协调。
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效能的建构
第一,建立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前提是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优化组织结构,创新设置方式,强化党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开展基层党委书记选举时,需要强化党员干部考核制度。重点考察《党章》、党务及财务情况,社会治理能力与服务能力等的掌握情况,确保党员干部的素养,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领导作用,塑造基层党组织权威。二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三要坚持根据党员标准去积极发展党员。坚持淘汰制度,对不合格的党员开除党籍,确保党的队伍保持适度规模。四要全面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业务能力,提供优质服务③。
第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合与统筹功能。面对基层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全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将组织设定形式创新作为基础,并逐渐创新内容与机制,注重互动共商,提倡自主管理,将基层党建内循环转变为内外一体化循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既要整合基层党组织内部体系,破除基层党组织内部悬浮以及碎片化的困境,又要加强行政整合,建立基层区域化党建体制与协同机制,确保基层党建和管理实现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实现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其次,提高统筹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对资源激活、配置与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区域内部不同资源共享,提升党建资源的利用效能,推进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第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全面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全面改善乡村治理结构的趋势,是长期的任务,它为确保农村长治久安,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劲保障。另一方面,应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创建并完善基层组织健康发展的机制与制度,同时,还要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服务群众、高效、灵活的基层党组织。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服务群众的长期性。党的制度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以及大力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起到了稳定性、全局性与长期性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逐渐形成常态化,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将服务工作中的相关经验逐步提升为制度,逐渐固定并传承。通过建章立制,确保服务内容、方式,实现各项手段的规范化。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各项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五,构建基层党组织发挥社会治理效能的环境条件。首先,全面解决好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更多资源入基层,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党组织资源缺乏的现实问题。其次,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主体意识,实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参与、知情和监督权,扩大党员的意见表达路径。最后,对在社会治理中取得好成绩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宣传,确立良好典型,对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创新做法与经验,应及时予以肯定、总结与提升,创建长效机制。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