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早就听说崇仁县白露乡有一个华家村,是一个古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鳞次栉比的民房间有无数的古建筑物,特别是祠堂、牌坊和门匾等数不胜数。
《崇仁县志》中记载有历史人物华廷杰、华焯父子等。说起华家村,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历史文化,而具体体现其历史文化的载体,就是那些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是那些镶嵌在古建筑上的一块块门匾。据调查,华家村共有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13幢,而镶嵌在这些古建筑上的门匾竟多达26块,几乎每幢古建筑上都有两块。在这些古建筑上的门匾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江州衍庆”、“平原旧家”、“书田荈栗”和“稻香深处”等。这些门匾的内涵,似乎在娓娓叙说历史,悠悠讲述人生。这就是门匾的韵味和“匾”文化的魅力。曾多次想去那里一睹历史的沧桑,可是尽管近在咫尺,却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而无缘相见。
这次由县农工部,县文联组织本县作协,书协,美协等十几号人去县城的几个社会主义新农村采风,有幸顺道去白露乡华家古村去看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欣然走进了一片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洞天!
下车伊始忙取出手机拍照,因为刚才一路采风一路拍照,空间不足。只好取出平版电脑。可是刚一举起平板电脑,就听到身后骂声不断:“照你咯头,照你咯脚,拍你咯魂,拍你咯魄……”
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返身想看看骂的是谁,突然一只干瘦有力的手紧紧地抓住我握平板电脑的手腕,骂声与口水齐飞,怒目和推搡并用:“滚,滚,滚!日上(方言:白天)来照相,夜间来挖墙。你们这些强盗劫贼,每来一趟华家,我们这墙上的东西就少了几样。”
我想她是误会我了,于是忙解释说:“大娘,我们不是来盗卖文物的贼,我们是来采风的……”
“采风,采风,采你略魂啊,‘踩点’还差不多!”谁知听了我的解释,反倒像是火上浇油,老人家越发气愤地打断我的话说。
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同来赶紧过来为我解围,对那位仍紧抓住我袖子不肯放手的老大娘说:“大娘,大娘,您松松手。您看他像是做贼的人吗?他是我们县的名人……”
“明人就更不该做暗事!”她几乎以仇恨的目光望着我怒气冲冲地说。看来,这位大娘是认定了我这个剃着光头的人,曾是‘夜闯古村的盗宝贼’。我心想:“搞不好那些个劫贼,其中一定有人长得像我,或说我长得像那个劫贼”。不然,来了这么多的作家,画家,摄影家,何以独独对我不依不饶而心有余恨……
当我们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在参观中亲眼目睹那一处处被凿了石门匾而惨不忍睹的残墙断壁时,便理解了这位怒火中烧的老大娘。
据说曾多次有人来这华家村参观采风,几乎每来一次,当天晚上村里的狗就狂吠不已,第二天人们就会发现,这幢古屋的雕花石窗不见了,那幢古屋墙上的石门匾被撬了……也有人分析说,肯定是内外勾结作的案。
我们这些参观的人纷纷提议:“你们应该派人轮流在这古建筑旁边昼夜值班看守?”几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委屈地说:“派谁值班看守啊!青壮劳动力一过完元宵节,就都外出打工去了,数百人上千人的村子,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十号老少不担力的人——老的七八十岁,少的才七八岁。别说是擒贼追盗,恐怕连自己走路都不稳当。”
是啊!所以近年来,贼进村庄如入无人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