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06|回复: 1

青工、农民工的形象变了

发表于 2007-7-6 15:19: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曹庄矿:“80后”成科技创新主角

本报讯 近日,在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矿举行的科技成果表彰大会上,一种现象引起与会者注意:在受表彰者中,竟有多人是被社会称为垮掉的、狂放不羁的80后一族;在该矿2006年至今完成的116项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中,有50多项出自80后之手。他们的革新研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该矿安全生产,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曹庄矿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培养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员工抓起,为青年科技创新搭建平台。该矿建立健全了《曹庄煤矿科技管理办法》,采取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等方式,建立技术后备岗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鼓励青工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积极创新。他们还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青工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此举有效地激发了青工科技创新的热情。

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的同时,该矿特别注重青工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了“书香曹矿”活动,让青工通过多看书、勤思考、善学习、能创新树立终身学习、创新的观念。同时,他们还选送优秀青工到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深造,为他们储备知识、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该矿在不断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科技创新展示等活动中,大力推行科技人才公开选拔制度,为德才兼备的青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档案,对其成果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效果显著者,每月给予100~200元的科技创新津贴。在良性机制和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感召下,一大批80后立足岗位创新、成才,在集团公司、矿科技创新、技术比武等活动中成绩优异者达 200多人,其中,绞车钢丝绳自动注油机研制者苏成岗、井下隔爆水袋一次性加水装置发明者解东方等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青年科技人才。去年,有10余名80后被提拔到管理工作岗位。(方 振)

董家河矿:农民合同工上技校成时尚

本报讯 最近,陕西澄合煤业董家河矿有道风景:原来除了上班不问其它的农民合同工,如今下了班却三五成群地上技校学习。知情人说,这是煤业公司对农民合同工政策和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结果。

日前笔者看到,董矿采掘一线的农民合同工下班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相关部门申请办理上技校的有关事宜。该矿掘进一队的44名农民合同工中,除去年龄不符合报名条件的20人以外,目前有10人已报名上技校,报名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45%以上。

出现农民合同工上技校热潮的原因是什么?该矿一名报名上技校的农民合同工说,煤业公司对我们农民合同工有了倾斜政策,农民合同工上技校不仅可以受到正规的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转为国有企业合同工。(李永亮 张吉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9 23:52:53 | 查看全部
农民工里老少差异太大,对农民工的选择没有年龄限止,这样就很难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