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末回老家的时候,94岁高龄的奶奶,很认真的从一本书页里,拿出了一张五寸的封塑照片让我看,照片上的奶奶短发齐耳,头发都拢在了耳后,皱纹里带着微微的笑意。我调侃奶奶说,这是你“年轻”那会儿拍的吧?我说的所谓奶奶的年轻,也应是奶奶八十岁以后拍的照片了。奶奶说照片是十几年前一个串乡照相的人拍的,奶奶对她的这张照片很满意。
奶奶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民国时期,分别经历了民国、抗战、内战、建国、土改、文革、改革开放。
奶奶不识字,但思想开放,也没缠过小脚,与众不同的奶奶,为人豁达大度,早在建国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女党员,村里有什么事情她也总是走在前面。
奶奶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学不识字,她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样,开明的奶奶把她的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其中姑姑和叔叔都读到了高中毕业,这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家庭是不多见的。父亲进了煤矿,姑姑后来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叔叔在一家公司搞工程预算,日子都过的挺好,这都应该归功于奶奶的远见之明。
奶奶在家事上明确,在公事上也不含糊,土改那会分田地,奶奶也立场分明,参加了村里的一切工作,事无巨细。后来改革开放土地包干,分地量面积奶奶又是其中的一员,她做事公平,村里人也信得过她。仍然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喊党员开会,每每听到奶奶的名字,我心里都很自豪,觉得奶奶很了不起,奶奶忙的是公家事,很受人尊敬。
奶奶也很疼爱我们,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要是谁犯了错,怕挨打不敢回家,就去奶奶家,爷爷也总是让奶奶给我们做好吃的,数十年过去了,依然记得奶奶烙的香喷喷的油饼的味道,那是属于记忆的味道。
如今奶奶年纪大了,最近这两年耳朵也有点背了,和她说话得稍微大点声,可奶奶的眼神好,有次回家我衣服上的一个扣子掉了,找来了针线,可是纫了半天针,愣是没纫上,奶奶拿过去,两下就纫上了,奶奶可是90多岁了呀,我和奶奶开玩笑说她是火眼金睛。奶奶的牙齿也是自己的,吃花生米、嗑瓜子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自从母亲过世后,奶奶就搬来和我父亲一同生活,父亲身体不好,也不太会做饭,奶奶打理着父亲的一日三餐,也给父亲洗衣服,回老家时奶奶对我说:“你爸天凉记不得加衣,我得时时提醒他,这小孩不听话。”听了奶奶的话,我哑然失笑,父亲今年也已70多岁了,在奶奶眼里,还是她不听话的孩子。
每次回老家前都提前打个电话,奶奶就烧好开水等我们,怕我们口渴没水喝,知道我们喜欢吃贴饼子,她和好面等着我们,家里煤球炉、煤气炉、土灶台都有,她知道我喜欢吃土灶台做的饭,先在灶台前准备好柴火,我在灶上炒菜,奶奶在灶下烧火,我们边做饭边聊天,大到国家大事,哪个领导领导的好,给农村人解决了民生问题;小到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媳妇很能干,会过日子,谁家的孩子出去打工,挣了很多钱,回乡盖了楼房……奶奶说,我听,时不时我也插上一句话。等饭做好了,村里的大事小事我也全部了解了。
午后,奶奶的朋友们也都来了,三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最小的也已经88岁了,她们的故事都藏在皱纹里,聚一起喜欢聊她们年轻时候的事,一段一段的,有时候跳跃性又很大,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一个时间转移几十年就过去了,说到开心处笑的仿佛皱纹里开出了花。我很佩服她们的记忆力,七八十年前的事,说起来就像在昨天一样,有时听到疑惑处,我得问清楚,她们会争着给我解释。饱经沧桑的奶奶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如今的她们生活的恬然安闲,祝愿她们幸福健康,她们的故事永远讲下去……(曹学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