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多年救了7个人,陕西省千阳县农民李宝智一直做好事不张扬,但去年一次救人后对方却冷漠回应,令老李很气愤,于是他决定为自己申报“见义勇为”称号。
有人或许要说哪有自己为自己申报“见义勇为”,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吗?笔者不敢苟同,反倒要说,社会正需要这股敢于自荐义举的勇气。
面对他人危急,一些人习惯于以理智为名进行利益算计和技巧考量,给道德染上“利益”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李自荐见义勇为不仅是为自己正名,赢得一份名副其实的荣誉,也是为唤醒一些沉睡冷漠的灵魂,拯救社会道德,让我们社会坚守敬畏正义的道德底线。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果老人对被救者的冷漠回应听之任之,那么行善得不到良性互动,得不到社会认可,行善者心里多少有些憋屈,长此以往,人性向善的冲动受到压抑,遭到打压,社会激励机制失灵,公共道德体系如何建构?
在物质利益被过于看重的今天,让义举不仅得到精神激励,而且得到经济补偿,有利于涤洗污浊卑劣市侩气,有助于正义上扬;让高尚的济世情怀触动、熏陶、引领公众,有利于公共道德建设,有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