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22日,国务院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就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希望在两年之内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降低工作要初见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这一方案可谓是措施具体,目标明确,对目前“L”型经济形势下艰难运营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从国务院开出的治疗企业成本过高的“药方”看,一是要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二是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五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六是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七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八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八副“药方”或综合单列,其“药”的成份其实都在克强总理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国务院召开的有关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有所体现,显示出来的是国家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恒心和不懈努力。
按常理,企业经营成本问题其根源在于企业自身,而如今政府将其放置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也就说明企业成本问题除了企业自身,更成为了社会问题,其企业成本高的关键点就是政府从企业收取的税费过高,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这个“病”真的不好治。仅从企业职工社保费率来看,8月29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职工五项社保总费率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39.25%,在列入统计的173个国家地区中列第13位,远超美日等发达国家。再加上各地10%到24%的住房公积金缴费,我国“五险一金”的名义费率已经达到60%左右,成为带动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平稳的重要因素,使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竞争优势方面大打折扣。笔者再从从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看,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升至101.7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但营业收入增长率由2010年的47.48%下降至今年的10.06%,且人均营业收入出现近六年来首次下滑。受资产周转率明显下降的影响,民营企业500强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也持续下降,净资产收益率由2010年的22.33%下降至现在的13.32%。其结果就是国有企业不少以“僵死”的形式被政府供养,民营企业或濒临倒闭或企业家“跑路”,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家提出的“营改增”税收政策到底落实到企业后,能让企业得到多大的红利,合并及减免的企业收费是否完全明白,全部推开到底能让企业得到多少好处,目前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政府的税费,在企业的各种成本中,融资成本也是最为大家关心的关键点。自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欧美日等低迷期经济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而过去对中国经济起重大作用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出口近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国外经济的保守主义,致使国内的出口优势减弱,行业投资风险加大,企业经营成本高企,致使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放缓、产能总体过剩、成本逐步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强力攻坚期。有分析称,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核威胁”,而近期不降反升的房地产投资更让这个“核威胁”明显可见。从2014年始,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而这样的“过剩”正在拖垮着中国经济前行的力量。对此“症状”,国家开始收紧金融政策,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和传统盈利企业,致使过内大的企业开始出现资金紧张,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的现象。就笔者所知的一家企业,该企业有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但就是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很大,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幅下滑,资金链几乎断裂。为了生存,企业也与一些基金和投资公司接触,但高额的资金费用让企业无利可图。
以上八副“药方”中,都是“由外向内”发挥作用,客观上是对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病症”问题,其实从主观上讲,企业降低成本是“由内向外”发挥作用,关键点就在企业自身。要清楚,靠政府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因此企业降成本的主动力还是来源于企业,靠的是企业的内部挖潜,不断的技术创新。正如去年7月10日克强总理在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他认为: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向市场,贴近需求,眼睛向内,提升效率,让更多优惠的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让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这样的举措才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所在,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的力量所在。我们相信,只要牢牢地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企业内省力就会增强,创新活力就会增高,企业降成本的目标才能彻底实现。 (岳振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