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历史性的任务。推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任务,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其实质就在于,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导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的现代化。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治理党、治理国家、治理军队。
制度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比如,关于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他强调要围绕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他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法依规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等。
推进制度创新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制度创新,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创新,是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的制度创新。这就要求推进制度创新,必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人民福祉改善的体制机制,要坚决、大胆、果断地改革;对于植根于我国国情、经过长期社会主义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基本制度,无论如何也不能改、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