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行先试:组建法官工作室、执行团队
(一)实践探索。2015年起,兰山法院充分利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吸取并结合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以类型化案件为突破口,开启团队模式探索。针对地处“物流之都”、交通事故激增、城市管理执法难、执行力量相对分散的特点,先后设立商城法官工作室,三处交警直属大队法官工作室,以及全省首个城市管理巡回法庭,集诉调对接、司法确认、远程立案、调解、庭审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成立20个执行实施组、6个财产查控保全组,强化执行力量。
(二)运行模式。法官工作室和执行实施组采取“1+2”模式组建,即1名法官,2名书记员。团队强调分工配合,法官从精通团队所涉专业、法学理论扎实、擅长做思想工作的法官中选任,辅以沟通技能好、速记成绩优秀的2名书记员,1名配合法官做好接待咨询、释法明理、文字记录工作,1名做好接收材料、送达、整理卷宗的辅助工作。执行实施组组长可根据需要组成合议庭,灵活采用小组作战、合议庭合作等方式开展执行工作。
(三)初步成效。经过运行磨合,各团队运行成效显著。
——办案效率明显提升。各审判团队均做到了法官配置的精英化,团队组合的合理化,调解、和解在审判、执行过程中的比重增大,办案节奏明显提高,效率得到大幅提升。1—6月,平均结案周期为72.4天,与去年同期相比缩短了30.3天。
——执行力度明显加大。各执行组根据执行案件的影响力大小、困难程度,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组合加强集中执行的力量,大量执行难案、骨头案得到有效执行,提高了执行威慑力。实际执结率大幅提升;执行信访案件化解54件,未化解的案件基本只是催办执行,未再出现新的执行信访案件。
——司法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审判团队的成立使分工更加具体细致,推动司法服务工作重心前移,更加优质高效的为诉讼群众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司法关怀,提升了司法公信力。2015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亲临我院驻金兰物流园区诉讼服务站视察指导,对诉讼服务站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2015年,兰山法院收案23944件,结案21362件,结收比为106.61%,一线法官人均结案237件。今年以来,收案20935件(其中旧存2626件,新收18309件),结案14128件,结收比为77.16%。结案同比增长49.2%,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54件。办案最多的王丽法官740件,诸葛少飞法官办理615件,26名法官结案超过200件。法官工作室、执行实施组等多种方式的探索为审判团队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