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自信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中国人做事有战略眼光,反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主张统筹思考,辩证认知,标本兼治。中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制定了七十年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并一步一步实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生命力,应该说来自于他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中国不同的发展状况,也在不断完善。
邓小平认为,一种政治体制的质量(实质与结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参照标准,一是政治局势是否稳定,二是该体制是否推动了人民的团结、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三是该体制是否令生产力可持续。中国做到了这三点。
中国政府作风果断,办事效率就高。比如高铁,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7月的报告,中国高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仅为国外的三分之二。国外高铁平均建设工期5至9年甚至更长,中国只需3至5年。
中国“实事求是”理念使中国摆脱了东、西方教条主义的束缚。实事求是理念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指做学问的诚实态度;明清时代“实学”强调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律;英文把这个概念译作:从事实中寻找真理。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在其指导下的中国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发展是和平的发展,没有像欧洲给世界带来战争,而是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大量机遇。这个理念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意识形态偏见最少的国家之一,使中国能大胆借鉴别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切经验,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消除贫困和实现现代化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同时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没有照搬西方“民主”。
民心和民意的区别,民心在中国的衍生渊源,民心呼唤什么,历史更迭带来的动荡与长治久安的愿望,人心向背是一种长远的眼光。人心与民心相通,与民意不完全一样。民意如流水,但民心大如天,民意可以变来变去,但民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一个国家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