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10

晚死1分钟不算工伤的规定该改了

发表于 2016-9-27 06:3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某企业员工家属童先生在妻子脑死亡之后继续坚持治疗,导致妻子的法律认定死亡时间超过48小时,无法被认定为工伤。因此,童先生与深圳市人社局打起了官司。最终,童先生的诉讼请求被深圳市盐田区法院驳回。(9月6日《新快报》)
  工伤认定的48小时条款,可追溯至《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在这起案件中,若完全按照这一规定,当地法院的判决似乎并没有错。然而,这一判决结果及该规定的正当性却注定引发争议。
  48小时内死亡才算工伤,对这样的认定标准,不仅死者家属难以接受,公众也很难理解。这一规定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与这起案件中家属因坚持治疗而超出了工伤认定时效不同,在不少案例中,用工方利用这一规定逃避了赔偿。例如,2012年,51岁的建筑工人尹广安工作期间因脑溢血送医院,入院6个小时后,医生就宣布其脑死亡,但劳务公司要求医院全力维持尹广安生命以超过48小时期限。
  工伤如何认定,考验的是立法者对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能力。认定标准过松,难免为“骗”工伤行为留下空子,加重企业负担;认定标准过紧,则可能为职工的权益保障蒙上阴影。48小时认定时效可视为一道“硬”标准,确实很难钻空子。但问题在于,它回避了医疗抢救本身的复杂性,比如救治条件不同,死亡时间就会产生较大差异。让死者家属陷入“要赔偿”还是“要命”的两难选择,背后蕴含的伦理风险和道德困境不容小觑。
  于情于法,对“48小时条款”的修改不应该再被搁置。一个引发“家属拼命埋活人,单位拼命救死人”的法律条款是不能保障正义的。在对法律正式修改之前,法院在判决上也应该回到立法的初衷,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而不只是死抠法律文本。
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09:33:38 | 查看全部
感谢忠财老师带来分享,提前祝您及家人国庆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09:33:50 | 查看全部
每人一杯茶_2941521af05c2e0.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09:33: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16:36 | 查看全部
早就该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16:58 | 查看全部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17:1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20:31:01 | 查看全部
建军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20:31:0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20:31:29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