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威海石油分公司 王大鹏
突然接到发小的电话:来威海了。时间紧迫,连忙找一小店,喝两杯。
20年未见,模样未改,但壮实了很多。部队果然是个大熔炉啊,弱不禁风的书生变成了五大三粗的汉子。
点菜、上酒、聊天。高中毕业后,受当时落后的通讯条件影响,几乎失去了联系。此番见面,彼此感慨颇多。举杯交错,更多的是对那个时候的回忆。
发小和我同岁,从小就长得小,但“辈分”却比我大。按照辈分,我得喊他“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戏耍打闹。我们家离得近,他家住北塂上,我家住北塂下。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在一起玩耍了。
那个时候,物质生活还是很贫困的。馒头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更别说肉了。买猪肉的时候没人愿意要瘦肉,都是要肥肉,可以“炼油”,俗称“猪大油”,用来炒菜。炼剩的便是“肉脂渣”,在那个时候可是难得的美味。那时候,蘸着猪大油的玉米饼子(我们叫“粑粑”)都吃得都很香。记得有一次,发小家里蒸了一锅馒头,我俩一人一个,蘸满了白糖,躺在过道的门板上,大口大口得吃着,感觉这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了!
那个时候,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村里的孩子都扎堆一起玩。弹玻璃球、弹铁蛋、打π(纸叠的方形状)。经常为了几个铁蛋,几个π闹得脸红脖子粗,你不理我我不理你,拉起小帮派,没过两天,又打成一片。
那个时候,村子东边是一条河。水也没污染,河也没断流,河水清澈,有白漂、鲫鱼、鲶鱼、泥鳅、麦穗等等各种鱼,还有河蟹和小虾。暑假的时候,河就是我们的游乐园,整天抓鱼摸虾。发小房子西面是一片小树林,晚上的时候就打着手电去抓知了猴。
那个时候,满村子都是小伙伴,不玩到天黑不回家,有时候玩得疯了,忘了回家,父母就到处找,找到了少不了被骂一通,灰溜溜的跟着父母回家。第二天照样玩得天昏地暗。
慢慢的,我们就像一群散养的小牛、小羊,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慢慢的,有一些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上了大学;有一些早早的踏上了社会。慢慢的,离开了熟悉的家乡、熟悉的面孔,为生计、为生活,各奔东西;慢慢的,也失去了联系。
再次相聚,不免感慨唏嘘。时光如梭,弱冠转眼变成了不惑,身边各自多了一个小朋友。只是两个小朋友之间还是有隔阂。是啊,这就是生活。无论有多少感慨,无论有多少变化,过去的不会再来;而留在心里的,永远是那个时候。
分别时刻,发小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回家路上,女儿对我说:“爸爸,你一点都不主动、不热情。叔叔都给你一个拥抱。”我笑了:“爸爸在去接叔叔的路上,小时候的事一幕一幕的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爸爸脑海里。爸爸是一路笑着去接叔叔的。” |